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 西安大区·大西安 - 爱扫码·i3m.cn:3hhh.cn/6803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6803 搜一搜.cn/6803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199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6803
·搜一搜.cn/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8-17 16:06
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傳承玄奘精神弘揚絲路文化
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交流·互鑒·共存

 會議地點:陝西賓館、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鎮安金台書院
會議時間:2018年8月16日———8月19日

 

主辦單位:
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

協辦單位:
鎮安縣興隆公園籌建處
鎮安國投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
鎮安金台書院
華商書院陝西校友會
 
2018年8月17日
August 17, 2018


08:30-09:30    開幕式
地點:陝西賓館大會堂18號樓3—5會議廳

一、放映研討會宣傳片
二、主持人開場白及介紹來賓
三、會議緣起介紹
四、致辭
(1)陝西省政協領導致辭
(2)灃東管委會領導致辭
(3)鎮安縣政府領導致辭
(4)中國玄奘研究中心代表黃心川致辭
(5)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代表陳金華致辭
(6)企業家代表齊善鴻致辭
(7)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會長慈光大和尚致辭並宣佈研討會開幕

五、宣讀賀信
六、來賓合影


09:30-12:00高峰論壇

(1)王邦維(北京大學教授)

從絲路文明到絲路精神:文明交流互鑒與文明共存

(2)Upinder SINGH (印度德里大學歷史教授)

玄奘大師與絲綢之路

(3)林鎮國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

玄奘精神的當代價值與文化意義

(4)李利安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絲綢之路視野下的玄奘精神與長安氣象

(5)張寶通(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中國委員會高級顧問)

 “一帶一路”與西安的城市定位

 

學術對話

主持人:陳金華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主題:超越歷史時空的玄奘

對話者:

釋慈光、MaxDeeg(英國代表)、Max Moerman(美國代表)、師茂樹(日本代表)、胡海燕(德國代表)、李紹林、馮軍


13:00-15:00學術研討
      

會場A:從玄奘記錄重構印度次大陸佛教

陝西賓館18號樓3-9會議廳

主席:王邦維;評議人:陳明

1.孫英剛(浙江大學)

玄奘筆下的犍陀羅故地

2.Tansen SEN 沈丹森(NYU Shanghai)

The Politics Of Pilgrimage:Xuanzang And His Meetings With Indian Kings

3.Max DEEG 寧梵夫 (Cardiff University)

How To Create A Great Monastery:Xuanzang’s Foundation Legend Of NĀLandĀ In Its Indian Context      

4.WU Guo 伍國 (Allegheny College)

Xuanzang’s Record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LocalGazetteer Writing

 

會場B:佛教文學

陝西賓館18號樓3-10會議廳

主席:王亞榮;評議人:李海波

1.邱蔚華(龍岩學院)

玄奘形象在禪宗語錄中的接受與傳播

2.周運中(廈門大學)

《西遊記》故事源自《大唐西域記》

3.張婷 (華中師範大學)

《玄奘傳》記成書問題新探

4.王繼紅 (北京外國語大學)

同化與異化:《金剛經》鳩摩羅什、菩提流支和玄奘譯本比較

5.楊維中(南京大學)

玄奘與窺基、圓測、辯機若干史實新考

                

15:30-17:30

會場A:玄奘與日本佛教

陝西賓館18號樓3-9會議廳

主席:山部能宜;評議人:吉村誠

1.George KEYWORTH 紀強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On Xuanzang And Manuscripts Of TheMah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At Dunhuang And In Early Japanese Buddhism

2.Max MOERMAN (Columbia University)

Xuanzang’s Pilgrimage And The Japanese Buddhist World Map

3.師茂樹 (日本花園大學)

Biography As Narrative: ReconsiderationOf Xuanzang’s Biographies Focusing On Japanese Old BuddhistManuscripts.

4.坂井田タ起子 (日本爱知大学)

在南京发现的玄奘遗骨及其“东游记

 

會場B:佛教藝術:塑像與西域佛教

陝西賓館18號樓3-10會議廳

主席:胡海燕;評議人:楊維中

1.裵宰浩 (韓國龍仁大學)

玄奘的歸國與摩訶菩提寺正覺像: 以善業泥佛像為中心

2.孫明利 (The University Of Britsh Columbia)

玄奘與菩提瑞像信仰考

3.袁煒 (貴州博物館)

《大唐西域記》所見西域錢幣考

4.鄭燕燕 (中山大學)

《大唐西域記》所載龜茲國的荒城、龍池與天祠

 

2018年8月18日

August 18, 2018

 

07:30-09:30    出發到鎮安

 

10:00-12:00主題演講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陳明

1.王邦維(北京大學)

關於《大唐西域記》的「闕文」問題

2.劉淑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宋代玄奘的聖化: 圖像、文物和遺跡

3.林鎮國(臺灣政治大學)

Reasoning Against Atomism:DignĀGa’S ĀLambanaparĪKṣĀ In DharmapĀLa’S And Kuiji’s  Commentaries

4.吉村誠(日本駒澤大學)

玄奘の如来蔵思想批判―三性说を中心に―

 

13:00-15:00學術研討

 

會場A:玄奘與中亞佛教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薛克翹;評議人:王邦維

1.胡海燕(University Of Erfurt, Germany)

從龜茲到獅子國:試探玄奘與法顯所記行像儀軌的天竺源頭

2.余欣(復旦大學)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CulturalImagination And Image Of The Medieval World: New Perspectives On Treasures FromKucha

3.Arun Kumar YADAV (Nava NalandaMahavihara):

The Mahabodhi Temple: Centre OfIndo-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

4.Sushma TRIVEDI (University Of Lucknow)

Salvaging Buddhist Identity OfOdisha (India): Gathering Clues From Xuanzang’s Narrative

 

會場B: 玄奘與佛教思想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三樓

主席:紀強;評議人:林鎮國

1.李晶晶(Mcgill University)

Icchantika And Bodhisattva:Dialectics Of Ignorance And Awakening

2.李子捷 (日本京都大學)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oryOf Gotra After Xuanzang’s Translations From The Pusa Yingluo Benye Jing To TheBuddhabhŪMisŪTra-ŚĀStra

3.林佩瑩 (臺灣輔仁大學)

玄奘及其弟子勝莊的菩薩戒思想初探

4.周曉微 (武警警官學院)

西元4-6世紀大乘緣起思想與《大毘婆沙論》

 

15:30-17:30 學術研討

會場A:玄奘與政治及地理圖景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薛克翹;評議人:劉淑芬

1.陳金華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和光同塵、挫銳解紛:玄奘大師與初唐中亞、南亞商業與情報網絡的構建

2.劉林魁 (寶雞文理學院)

玄奘譯經與唐高宗朝三教講論

3.高陽(清華大學)

東亞的宇宙觀

4.紀贇(新加坡佛學院)

人主之地、象主之國:大唐語境下玄奘的世界圖景

 

會場B:玄奘與圖像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三樓

主席:余欣;評議人:王翔

1.陳明 (北京大學)

《大唐西域記》中的佛教故事及其圖像在絲綢之路的流傳

2.于碩 (首都師範大學)

寺窟中的玄奘法師取經圖像分析

3.張利民 (蘭州大學)

玄奘對觀音信仰的新證據:以甘肅新發現的西遊記與觀音救難壁畫為例

4.小峯和明 (中國人民大學高端外國専家/立教大學名譽教授)

『大唐西域记』の日本展开―唱导・絵巻・环境文学

 

2018年8月19日

August 19, 2018

 

8:30-10:10學術研討

 

會場A:玄奘相關文獻譯經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李利安;評議:余欣

1.Dan LUSTHAUS 悅家丹 (Harvard)

What Is “New” In Xuanzang’s New Translations?

2.Richard D. MCBRIDE II (Brigham YoungUniversity)

How Did Xuanzang Understand DhĀRaṇĪ?:A View From His Translations

3.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

玄奘大師之譯經

4.吳蔚林 (深圳大學)

玄奘譯《阿毗達磨俱舍論》的翻譯問題

5.王欣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注釋性翻譯與中文古籍外譯:以英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例

 

會場B:玄奘思想:唯識學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三樓

主席:沈丹森;評議人:林佩瑩

1.長谷川岳史 (日本龍谷大學)

玄奘における『仏地経論』と『成唯識論』の翻訳意図

2.安性斗 (韓國首爾大學)

ParamĀRtha’S Concept Of Amala-VijñĀNaAnd Its Criticism By Xuanzang School

3.楊劍霄 (清華大學)

讖緯、信仰與慈恩之衰——再論法相唯識宗衰亡問題

4.曹彥 (武漢大學)

唯識宗的體用觀

 

10:30-12:00學術研討

 

會場A:律學與歷史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林佩瑩;評議人:楊劍霄

1.王建光(南京農業大學)

玄奘法師對中國佛教律學的影響與貢獻

2.王亞榮(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道宣與玄奘

3.Nadeesha GUNAWARDHANA (Kelaniya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Records Of Xuanzang About Sri Lanka

4.王翔 (北師大-浸會聯合學院)

Indian Monastic Libraries As SeenBy Xuanzang

 

會場B:玄奘與當代佛教

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三樓

主席:紀贇;評議:王亞榮

1.田宏剛 (終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玄奘法師與長安歸元寺

2.李海波 (西北大學)

2014-2017年玄奘研究綜述

3.Ernest Billings BREWSTER白立冰(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

Xuanzang On The Medicine BuddhaRites And Postmortem Ritual Intervention For The Deceased

 

13:30-15:30   主題演講

地點:金台書院多功能廳一樓

主席:李利安

1.Siglinde DIETZ (Accademy Of Sciences InGöttingen)

The Xuanzang Project At The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2.薛克翹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

玄奘關於海上絲路的記載

3.山部能宜 (日本早稻田大學):

A Hypothetical Reconsideration OfThe “Compilation” Of Cheng Weishi Lun

4. Upinder SINGH (University Of Delhi)

Ancient India And Ancient China:Contextualizing The Travels Of Xuanzang

 

16:00- 17:00   閉幕式

一、研討會照片回顧

二、主持人開場白及介紹嘉賓

三、致辭

 (1)鎮安縣政府領導致辭

 (2)學者代表溫金玉致辭

 (3)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代表陳金華致辭

 (4)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會長慈光大和尚致辭

四、向支援單位發致謝函及贈送紀念品

五、金台書院向專家學者頒發聘任證書儀式

六、慈光大和尚宣佈會議閉幕

七、合影留念

 

緣起Background

 

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十九大報告中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這一闡述,標誌著“一帶一路”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揮我國對外開放的引領性作用。

玄奘法師是世界文化名人,舉世聞名的佛學家、哲學家、翻譯家和旅行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大師孤身萬里,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西行印度取經,為我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民族之間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友好往來的橋樑,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積極力量;他刻苦鑽研的治學精神和高超的佛學造詣,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自信和學習域外文化的卓越能力和堅韌精神。

2014年習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話中提到,“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他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玄奘大師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超越時空,其榜樣式的強大人格魅力和文化感召力,追求真理、捨身求法的偉大精神,得到了歷史和全世界的公認。在當今我國“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背景和文化大發展的新形勢下,繼承並發揚玄奘精神對激發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以及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玄奘法師西出長安的始發點是西山寺,東歸長安前所駐錫的最後一站是歸元寺,兩地距離不到三公里,都位於西安灃東新城的核心區域內。這一區域,不僅是玄奘法師西行和東歸的元點,由於玄奘法師西行和東歸所途經的就是絲綢之路,所以這一區域也毫無疑問是整個絲綢之路的地理和歷史文化元點。

玄奘法師世界級文化名人的影響力及“絲綢之路地理和歷史文化元點”的地位和概念,這對西安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稀缺性文化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緣歷史優勢。

通過此次研討會,希冀達到四個目的:

1、深入挖掘玄奘文化和絲路文化資源,通過研討會的舉辦,促進國際玄奘文化研究、傳播和交流,並以研討會為依託,構建“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的長效合作平臺。

2、作為公認的世界級文化名人和絲路友誼和平、文化交流的象徵,玄奘大師的形象和精神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推動玄奘法師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文化形象代表。

3、歷史賦予西安的“絲綢之路地理和歷史文化元點”地位,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具有獨一無二的稀缺性文化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緣歷史優勢。對於大西安城市品牌和城市規劃,以及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發展目標,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通過本次研討會,深入闡釋和探討西安“絲綢之路地理和歷史文化元點”概念,確立西安在絲路文明中的歷史核心地位。

4、通過本次研討會,在國際玄奘學術研究和文化界達成共識:加強對玄奘大師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弘揚玄奘精神和玄奘文化;發揚玄奘大師開放包容的精神,開展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推動民心相通和世界和平發展;呼籲以玄奘大師做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文化形象代表,增進“一帶一路”各國間的友好往來與人民的互相瞭解。呼籲以玄奘大師作為西安城市文化形象代表,推動西安城市精神的傳承和塑造。對於這些共識,以“長安宣言”的形式對外發佈。

 

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簡介

 

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是在長安歸元寺管理委員會指導下,由長安歸元寺信眾及文化界人士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文化社團組織。通過整合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搭建玄奘文化深入研究和傳播交流的平臺,以相關學術交流和文化活動的開展,繼承和弘揚玄奘精神,發揮玄奘精神的當代價值,深入挖掘以玄奘大師為旗幟的多元文化資源,促進多元文化間的交流互鑒,提升地域文化的影響力,推進地域人文事業的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幸福和穩定。

宗旨: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共道德風尚。

(二)研究玄奘文化精神,提升地域文化的影響力,推進地域人文發展。

(三)傳播和弘揚玄奘文化,傳遞愛國主義,傳播正能量。

(四)發揮佛教精神,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五)本團體接受政府的管理指導,日常工作實行民主集體集中制原則。

業務範圍:

(一)推動玄奘文化學術研究

(二)組織玄奘文化學術交流。

(三)收集整理玄奘文化資料

(四)組織玄奘文化宣傳活動

 

金台書院簡介

 

書院制度是中國古代有別於官學的重要教育制度,是學者講學的場所和學術流派的基地,它始于晚唐、盛于宋,歷經元、明、延至清末。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了弘揚愛國主義、振興傳統文化、繼承優良傳統、促進社會和諧,並緊密結合鎮安縣的區域優勢,進一步突出“來一城、去一鎮、靜一心、安一身”的頤養主題,特設立金台書院。

金台書院籌建於西元2016年,位於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金臺山合曼蘭若景區之內。緊鄰西康鐵路鎮安站,距離包茂高速鎮安出口僅1.2公里,211國道穿鎮而過,距離千年古都西安僅9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書院南面青山含黛,西邊澗靄流白,北方興隆寶刹,東向曲徑通幽;四季鳥語花香,碧波潺潺,依山憑水,景色怡人,宛若桃源仙境。

書院總建築面積10612平方米,分為大講堂、生活區、配套區、書畫院四個部分。大講堂共四層,建築面積近3000 平方米,地面一層至三層是多功能廳和教室,能滿足約300至500人同時在此學習。地下一層是學員餐廳;第二部分是生活區,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能夠為近200名學員提供溫馨舒適的住宿環境;第三部分是配套區,包括廣場、書院大門樓、地下停車場等;此外,金台書院尚設有幽靜典雅的獨立書畫院,建築面積462平方米,是學員們品鑒芳墨丹青的不二場所!

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風淳樸;授課老師多是海內外知名大學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如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北安普頓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

2018年4月,金台書院正式投入使用。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大眾,金台書院將定期開展各類公益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活動,其中包括:針對成人的傳統文化學習班;針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夏、冬令營;名家講堂等。課程覆蓋經、史、子、集、書法、繪畫等;內容將涉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國學精粹。

書院還將逐步組織和開設以下課程活動:研學活動、幼稚教育、親子關係、內觀禪研修等課程。研學活動計畫分為高級研學、中級研學和普通研學三個項目。高級研學主要面向企業、學術界的精英人士,由書院組織海內外知名的學者帶隊,前往世界頂尖學府做國際研學,體驗異國的風土人情,感受別樣的異域文化;中級研學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中、小企業家,由書院聘請海外知名的學者在書院授課,並且每年集中出國研學一次;普通研學主要面向國內外的青少年,在書院學習、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此外,書院將全力打造國內旗幟品牌“經文化研讀”課程。課程內容將聘請海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講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西方的經典名著;因為經典是時間的沉澱、是歷史的選擇;是先賢留給後世滋養靈魂的寶貴財產;常讀經典,可以延續人類的精神血脈、可以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常讀經典,可以陶冶情操、怡情養性;常讀經典,可以從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力量、可以獲取無上的智慧;常讀經典,更容易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金台書院所開展的一系列文化關聯活動,將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善美。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有助於加強當代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可。努力普及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從而真正地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金台書院深信,通過系統地學習後,學員們將會逐漸蛻變:自重自愛、尊親守禮、明紀守法、愛國愛家,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新青年;進而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最終實現“熱愛國家、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共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最後,金台書院的設立,傾注了鎮安縣委、縣政府的心血,承載了鎮安縣興隆公園籌建處的無私付出,背負了為振興中國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的各位專家、學者的寄託,凝聚了三十萬鎮安父老鄉親的期望!

我們將不負眾托,一定把金台書院建設成為一座“有思想、有道德、有追求、有內涵”的傳統文化弘揚基地、一處民眾靜心休閒的絕佳場所!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簡介

 

根據全國社會科學界眾多著名專家學者的倡議和李長春同志在河南省委書記任上的直接支持,經有關部門批准,于1992年成立了全國性的玄奘研究機構——中國玄奘研究中心,趙朴初擔任名譽主任,黃心川擔任主任。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的宗旨:弘揚玄奘精神,推進玄奘研究。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

一、整理與出版玄奘文化遺產。玄奘一生共譯佛教經論75部,總計1335卷,並撰寫有著名的《大唐西域記》和各種經卷的跋與注,這些需要進一步加以整理、翻譯、校注和出版。

二、推進玄奘的學術研究。玄奘研究,以及與之相關的唯識學、因明學、歷史、地理等研究,一直是國際、國內學術研究的一個熱點。玄奘研究中心作為一個學術研究平臺,致力於有組織地推進玄奘研究。

三、推動玄奘學術研究的國際交流,組織國際玄奘研究學術會議。本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組織與玄奘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推進國際玄奘學術研究的交流。

四、宣傳玄奘偉大精神。玄奘作為偉大的中外文化名人,其事蹟與精神可歌可泣,是永遠之垂范與永恆之榜樣,玄奘研究中心將以各種方式宣傳、紀念他。

五、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特別是南亞、東南亞各國的文化學術交流,加強與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聯繫與友誼。

 

拔地入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簡介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即今“拔地入雲”國際佛教研究計畫之前身)創基於2001年,此一論壇的創立人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佛教研究的領軍者,曾擔任加拿大國立東亞佛教講座教授(Canada ResearchChairship)多年(2001-2011)的陳金華教授。創立之始,本論壇就獲得了加拿大慈濟功德會的多年鼎力支持。早期的佛學論壇,通過以下三個重要途徑來推動東亞區域佛教的研究:

首先是邀請世界各地的頂尖佛教學者前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辦系列講座,這些重要學者包括:富安敦(Antonino Forte,義大利東方學研究所)、巴瑞特(T. Barrett,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Tom Tillemanns (瑞士洛桑大學)、馬克瑞(John Mcrae,印第安那大學)、Paul Groner(維吉尼亞大學)、詹密羅(Robert Gimello,聖母大學)、夏復(Robert Sharf,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船山徹(T船山徹學伯克利分校Rfl,京都大學 )、魏博雅(Albert Welter,亞利桑那大學)、汪悅進(Eugene Wang,哈佛大學 )、貝劍銘(James Benn,麥克馬斯特大學)、沈衛榮 (人民大學)與葛兆光(復旦大學)等。

第二個項目是每年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與世界其他地方所召開的專題研討會系列,以不同佛教傳統的各種相關佛教問題為核心。這包括(括弧內為時間與地點):“佛教與和平”(2002,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院主義:亞洲視角”(2003,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像、舍利與傳奇”(2004,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印順法師的佛教思想與落實”(2004,慈濟大學)、“無序中的和諧”(2006,北京大學)、“移動中的圖像:佛教藝術新視角”(2008,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藥師信仰與佛教文化”(2009,人民大學)、“跨文化視角中的佛教神話”(2010,北京大學)、“居士佛教:舊問題的新角度”(2011,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教與中國宗教”(2013,復旦大學)、“神聖的空間與空間的神聖”(2013,復旦大學)、“戒律的文獻與傳播歷史: 新視野與新方法”(2013,北京大學)、“中古世界的佛法與王法”(2013,復旦大學)、“佛教與東亞宗教寫本研究”(2014,峨眉山)、“一山而五頂:多學科、跨方域、多文化視野中的五台信仰研究”(2015,五臺山)、“佛教與東亞宗教寺院的多重社會作用與功能”(2015,上海)、“佛學及東亞宗教全球網路前景研討會”(2015,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五臺山信仰多文化、跨宗教的性格以及國際性影響力”(2016,五臺山)、“當喜馬拉雅山與阿爾卑斯山相遇”(2016,馬德里)、“東亞佛教之中的暴力”(2016,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語與悟:中古中國的禪學與文學”(2016,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顯的生平與遺產”(2017,襄垣)、“佛教、商業、市場與功德”(2017,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少林寺與北朝佛教”(2017,少林寺)、“清涼之山與《華嚴經》”(2017,五臺山)、“佛教與東亞宗教中的身份與網路”(2018,五臺山)、“東亞宗教與文化之中的動物觀”(2018,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這些研討會所產生出來的論文集,也都已經或者正在出版之中。

第三個專案是自2008年初始開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等地輪流舉辦的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研修班(暑期班),初始時只是每年邀請6-7位著名佛教學者來密集型授課,到逐漸增加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青年學者論壇、國內外學者演講、宗教場所田野調查、寺院生活體驗等內容。

在第三個項目中,研修班的密集型課程是核心,每期都特邀資深學者雙語授課,這些授課學者包括白安敦(Antonello Palumbo,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寧梵夫(Max Deeg,加的夫大學)、范德康(Leonard W.J. VanDer Kuijp,哈佛大學)、沈丹森(Tansen Sen,紐約大學)、陳金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田海(Barend J. TerHaar,牛津大學)、船山徹(京都大學)、辛島靜志(創價大學)、柯嘉豪(John Kieschnick,斯坦福大學)、柏夷(Stephen Bokenkamp,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左冠明(Stefano Zacchetti,牛津大學)、羅柏松(James Robson,哈佛大學)、康儒博(Robert Campany,范德堡大學)、高奕睿(Imre Galambos,劍橋大學)、太史文(Stephen Teiser,普林斯頓大學)、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法國高等研究院)、胡素馨(Sarah E. Fraser,海德堡大學)、下田正弘(東京大學)等。這一星光燦爛的學者群體,每一個短短的名字之後都是一長列的研究履歷清單。雖然每次開課時間都不長,但都是這些學者多年苦心孤詣研究的精粹之選。並且按照研修班的傳統,這些學者更傾向于傳授方法,而非知識灌輸;更重視視野的開拓,而非糾纏於細枝末節。以期能在短時間內,讓學員能夠獲得研究方法論上的提升,與多學科、跨語種、多途徑研究思路的拓展,並實現資料採集能力的大幅提高。

自2013年以後,暑期班的專題國際研討會也有了各自不同的主題,從神聖空間、聖地崇拜、佛教物質文化、佛教商業與社會網路直到不同宗派的專題等等。這些研討會的成果都已經或即將以高水準雙語論文集的形式,在歐洲與東亞出版,並成為此一領域之中無法繞開的研究基石。這些國際研修班研討會的中英文論文結集,既是對研修班群體舊有研究的知識性檢閱,也是未來全新研究的起跑點。

在每次研修班開課期間,我們還會邀請數位重量級學者來舉辦系列演講,像葛兆光、方廣錩等眾多前輩學人就曾在此舞臺上向學界新銳釋疑解惑,他們的到來本身,也是對研修班這一形式的寶貴肯定。而為了體現並培養佛教學術的新生力量,並保持學術的可持續性,因此青年學者論壇應運而生。在此論壇上,年青學員得以將密集課程所學應用到實際的研究之中,並充分獲得前輩學者的耳提面命。此種前輩學人的切切提撕與學員間的積極交流乃至激烈交鋒,就成了思想激蕩並得以成熟之所。而到會程尾聲,研修班還會組織前往佛教聖地、名勝、遺址等進行田野調查,以實地踏勘的形式來獲得第一手的感性知識。

不過數年之間,畢業學員口耳相傳,遂使研修班聲譽不脛而走,自2014年始因報名人數暴增,遂分為寒、暑二班。至今共有8期暑期班與3期寒期班,共一千零一十九名學子先後參與其中,而其中一百餘位已在國內外各高校與研究機構中獲得正式職位,這不僅極大地促進當代佛教研究的有效賡續,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世界學術界中,東亞,尤其是漢傳佛教研究的版圖。時至今日,拔地入雲項目中的“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研修班”已有了十年的歷史,它從艱難紮根直到現在茁壯成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自2016年起,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又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並以“拔地入雲”(From The GroundUp)來重新命名這一跨國界丶跨領域、跨年度的龐大國際佛教研究項目。有賴於加拿大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基金會(SSHRC)250萬加元(1加元約合5.16人民幣)的撥款,以及來自主辦方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和加拿大及世界各國二十餘所合作機構高達2000 萬加元的配套資金,拔地入雲計畫成為了有史以來世界佛教研究史上最為雄心勃勃的龐大工程之一。

此項目從世界範圍內萃集了22個一流科研、教學機構的45名頂尖佛教學者,依託宗教場所的實地考察和宗教資料的收集,將文本,背景,器物和實踐等整合在一起,旨在培養下一代從事東亞宗教研究的歷史學者。各國際分組將制定培訓章程,並帶領學者和研究生前往位於東亞的傳統或當代宗教場所,收集各種資料,包括照片、文本,以及3D 影像。這些資料將匯存到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電子資料庫。

我們的團隊將會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並推廣一個“東亞宗教資料庫”,以提供新的視覺與文本資料來服務21世紀的東亞宗教學研究。它將使學者可以在宗教資料間尋找並發現新的聯繫,並鼓勵具有建設性的研究以促進此領域的突破。此外,我們將開展一項網路虛擬展覽活動,以展示重要的發現。我們還會出版一系列書籍,以展示在跨地域背景與跨學科視角下檢視地方宗教傳統的有效性。

東亞佛教研究未來前景所系,同時也是我們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研修班創辦的初衷與拔地入雲研究計畫的旨歸,就是旨在通過促進國際間的佛教學術從業人員、學術資源的自由流通,以期打破國界、學科與學人群體之間的隔閡,並使古代的佛教文本、圖像材料能夠在現代科技、媒介新發展的關照之下獲得全新的理解。我們要以嶄新的視角與多語種、跨地域的宏觀角度,來重新認識佛教文本的經典化、正統化及其對古代、現當代的共時性與歷時性影響,並著重將圖像、文本與宗教實踐之間的互動關係,放在一個全新的工作平臺之上加以審視,去探究帝制時代中國的佛教與政治權力、跨地域商業網絡之間的互動,以及以此來將佛教構建成為一個具普世價值體系的世界性宗教的嘗試。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紀,我們也面臨一個處在蒸蒸日上發展階段之中的東亞世界,對於東亞佛教的研究就不能再襲一身華麗卻朽敗的舊衣裳。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來迎接跨地域的文化與方法論衝擊,並走出書齋,以田野調查來參照文獻研究之中的材料。我們要堅持學術本位,但同樣要讓非學術界快速地接觸到這些理論界的變遷。我們要高高在上的思想與理論研究,更要腳踏實地與接地氣的實踐與推廣。最為傑出的學術,從來不應以隱遁高蹈而自命不凡,它超出世間,又不離世間。拔地入雲計畫就為這樣的研究,搭建了一座堅實的平臺。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簡介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是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於2015年9月正式成立的一個實體性佛教文化研究機構。現有研究人員6名,現任院長為李利安教授。

科研力量: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以歷史學院宗教文化教研室科研人員為主,聯合校內各院、系、所的相關研究人員,形成學科交叉、梯隊合理的研究力量。現有專職教授3名,專職副教授1名,專職講師2名,兼職教授多名。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宗教學基本理論、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印中日中韓佛教文化交流史、佛教哲學、菩薩信仰、佛教考古、佛教文學、佛教倫理、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當代佛教、佛教歷史遺存的開發利用、佛教寺院等方面,涉及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考古學、倫理學等不同學科。

科研成果: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主持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漢地觀音信仰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專案“隋唐以前禪法研究”,“清代南部縣宗教與鄉土社會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佛教生命關懷理論及其現代價值”、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專案“現代視角的佛教臨終關懷研究”“南北朝禪學研究”“陝西宗教的歷史與現狀問題研究”等,主持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漢魏兩晉佛教編年》和《南北朝佛教編年》,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學研究》《人文雜誌》《宗教哲學》等期刊發表論文二百多篇。

研究特色:(1)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已經建立起佛教信仰史的研究體系,相關成果有專著《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佛教菩薩觀》《印度古代觀音信仰研究》等。另外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關於菩薩信仰研究的有近10篇,近300萬字。(2)長期關注陝西當地佛教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與價值闡述,先後出版《終南山文化叢書》(6冊)《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8冊)《陝西神德寺出土佛教文獻》等,並在主辦、承辦、協辦“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大興善寺與密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玄奘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會議,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3)積極關注宗教與當代社會問題,在《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等報刊發表關於佛教與“一帶一路”、佛教與陝西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的論文多篇,主辦“佛教與當代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國際學術論壇”“佛教熱點問題學術座談會”,協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4)在佛教生死學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除了《佛說死亡》等專著外,還在《光明日報》發表有關臨終關懷的系列論文。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在近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正在將菩薩信仰拓展到中國佛教信仰史的領域,積極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援;對陝西佛教文化的研究正處於建立一個完整體系的階段,全面發掘整理歷史資源、闡述當代價值發揮的途徑,為陝西文化經濟發展服務。

學術講座:近年來,李利安教授等應邀為中紀委、中國佛教協會、陝西省委統戰部、陝西省委組織部幹部培訓基地、陝西省財政廳、西安市委組織部幹部培訓基地、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臺灣大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魯東大學以及廣東省禪宗研究基地、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浙江省佛學院、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陝西省圖書館、江蘇雲湖書院、安徽水西書院以及終南大講堂、揚州講壇、渭水講壇等上百家黨政機關或教育與文化機構做學術講座,涉及佛學、國學、哲學以及宗教學等領域的相關課程。同時,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西北大學“侯外廬學術講座”“西北大學名家講壇”近十次。

人才培養: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現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人。已畢業的博碩士研究生50余人,分別在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社會機構供職;來自印度、韓國、越南等國家的留學生近10人;為歷史學院歷史學基地班、世界史、國學班等專業的本科生開設宗教學概論、中國宗教通史、佛經導讀等課程,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佛教文學、佛教文化通覽等課程。

發展計畫: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在5年內將會建立以中國佛教信仰史為特色的佛教史研究新範式;建立陝西佛教文化資源的完整體系,全面深入地論述其地位和價值;在佛教研究與社會現實問題的應對中,將取得重大突破。

 中古史研究資訊 前天
(感謝紀贇先生提供信息!)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