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破解科研创新“三大痛点” - 西安大区·大西安 - 爱扫码·i3m.cn:3hhh.cn/5967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5967 搜一搜.cn/5967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27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5967
·搜一搜.cn/陕西科技大学破解科研创新“三大痛点”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5-27 00:56
陕西科技大学破解科研创新“三大痛点”

 陕西科技大学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的思路,直击高层次科研成果难出、成果转化往往停在“最后一公里”、科研人才梯队呈现“青黄不接”等三大“卡脖子”问题。

    高校科研工作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如何取得突破性发展?这是值得学校再思索、再凝练的问题。陕西科技大学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的思路,直击高层次科研成果难出、成果转化往往停在“最后一公里”、科研人才梯队呈现“青黄不接”等三大“卡脖子”问题,破冰瓶颈,改革创新,持续推进,2017年一年来,主要科研指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迅猛。

    破解痛点之一: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高层次科研成果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陕科大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通过充分利用高端人才集聚、学科交叉融合、轻工行业背景深厚等有利因素,加强关键技术储备,探索将前沿性技术应用于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制备,提升参与力度,确保技术创新国内领先地位。以创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代表,就是我国特种纸领域著名专家和领军人才张美云教授带领团队,坚持聚焦造纸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基础前沿技术,注重学科交叉,三十多年瞄准一个方向集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的结果。2017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共斩获50项立项资助,金额达1544万元,与2016年相比申报数增长103%、获批项目数增长138%、资助经费增长145%,立项数在全国轻工院校中攀升至第二;作为牵头单位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同时也是首次同一年获得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批总经费3259.23万元;纵向科研到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体现科技核心竞争力指标——SCI一区和二区论文发表量增长迅速,由2016年的158篇增长至2017年的212篇,增长54篇,增率达34%。

    破解痛点之二:持续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和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开发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模式,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陕科大先后出台《校内非法人机构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探索试行新体制机制,深入挖掘产学研用合作潜力,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引导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学校以成立“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作为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由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科研基地负责人等知名学者担任学科领军人才,下设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仪器分析中心、陕西省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并从人才引育、学科交叉、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给经费、给编制、给面积,旨在打造包含技术转移、专利运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大职能机构,创新要素汇聚、创新活力迸发的“科研特区”。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至2016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排名前50名高校》,陕科大以排名31位、全省高校名列第3、省属高校位居第1的出色表现,连续6年跻身全国50强并蝉联省属高校榜首。近期又以学校为唯一专利权人获得了3件美国专利授权,实现该校国际专利零的突破;2017年获批一个陕西省国合基地“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西安市“微生物药物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估;“陕西省陶瓷技术工程中心”、“陕西科技大学土壤污染修复研究中心”、“陕西省路桥高性能材料与助剂研发工程中心”三个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正在协调组建中。

    破解痛点之三:精准培养人才,让科研梯队中不同层次尤其是青年人才都有所成长,实现科研传承深耕。“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青年人才、集聚高端人才”,这是陕科大实施人才分类管理、精准培养的基调,并通过系统修订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强化激励,改进管理,让各级各类科研人员找到专属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成长途径。比如学校2017年新修订了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在教师高级职务评审体系分类中新增“社会服务型”,申报对象为从事市场应用研究和协同开发、技术推广的教师,以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申报者发表收录论文、主持纵向项目、获奖等级等不再做要求。此外,原有的“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评审类别中也将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列入可选条件。“老师们过去更多的是考虑拿到了什么样的项目、项目经费的数量,如何发表论文,在什么期刊上发表以及这个科研结果是否获奖。而对于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较强的老师则缺少评价和考核激励。学校的这些新规,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们这类教师评职称的竞争力。”青年教师闫河博士表示,作为这一新政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学校的鼓励下领办创办企业,并依托学校的新材料学科,研发了一款用于检测疫苗及相关冷链行业的温控标签,现该科研成果已落地渭南实现转化,前期投资6000万元兴建厂房及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初就可投产。2017年,陕科大27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第九批“百人计划”,入选人数一跃跨入全省高校前三甲,6人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入选人数居省属高校第二名;6人入选2017年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4人入选2017年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2018年省科技新星,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1人入选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陕西科技大学破解科研创新“三大痛点”
http://www.brsiee.com/Content/Detail/22549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