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
|
中国日报网12月4日电(刘世东) 你肯定听过“虎妈”、“狼爸”等类似的词。简单来说,这些词代表着教育孩子的一种理念:对孩子要狠,孩子才能成材。如今,在美国也流行着一种推崇“严厉的爱”的教育理念——“坚毅”(Grit)教育。美国今日心理学网站称,这种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美国的许多学校都在践行这一理念。
“Grit坚毅”教育的本意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种理念最初是怎么来的呢?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针对学龄前儿童做了一个棉花糖实验。在后来的跟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那些忍住不吃糖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这个实验成为“坚毅”教育的理论依据。 对6岁以下的幼童进行“坚毅”教育也许会适得其反。(资料图)
今日心理学网站称,专家认为,这个实验具有误导性,事实上在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约束力的影响如何,至今没有定论。因此,对6岁以下的幼童进行“坚毅”教育也许会适得其反。 但是,很多父母都被这种流行的理念唬住了。在其他家庭成员或专家的不断建议或嘱咐下, 这些父母们心里念叨着“不能把孩子惯坏了”,从婴儿时期便开始训练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他们坚持让孩子自己睡,拒绝过多拥抱,甚至不给孩子喂母乳,认为这样孩子会更独立,不那么依赖父母。 其实很多施行“坚毅”教育的父母往往更慈爱、更有责任心,他们只是希望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克制能力。然而他们搞错了。婴儿时期是孩子们形成“自我约束”的最关键时期,这时构成自控系统基础的认知系统也处在重要发育期,而这些系统的发育需要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爱的刺激。孩子的大脑的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在两岁半以前,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外界应避免施与他们任何压力。 具体来讲,父母的拒绝会让婴儿觉得情绪压抑,这种情绪会抑制大脑发育,自我约束的神经机制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缺乏父母关爱、屡遭拒绝的婴儿,大脑的发育会自动调整到“压力反应”模式。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性格还会代代相传,不断强化。 因此,即使你要当虎妈、狼爸,要对孩子实施“坚毅”教育,也要从孩子6岁以后开始。婴幼儿阶段的宠爱必不可少,你要多拥抱孩子,母乳喂养,与孩子多玩耍。 今日心理学网站还给出了几个小贴士,以便让父母们顶住专家和亲友们的压力,不对低龄幼儿实施“坚毅”教育: 用心识别婴儿的信号:当宝宝们开始做鬼脸或扭动身体时,宝宝就是不舒服或者感到痛了。这时家长们就要想法子减轻他或她的不舒服感了。 敢于质疑错误信息: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被许多错误信息误导,如基因决定孩子的一切,婴儿适应力很强,父母无关紧要等。 多和那些推崇用爱抚育婴儿的人交流:最好能在你居住区域的找到那些和你志同道合的人,通过类似互助组的形式进行沟通。 最后,小编插一句:“坚毅”教育不适用于婴幼儿,并不代表不适用于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毕竟,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坚持的精神,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利的,但是一定要适度。 中国日报网刘世东2015-12-04 16:27:11 美国专家:6岁前不要给孩子“严厉的爱” 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5-12/04/content_2263106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