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东大研发出可降解的人体“补丁”
本报讯 记者商越报道 衣服破了可以修补,人体器官出了问题也需要打“补丁”。如果能让骨钉、骨板、支架等人体“补丁”完成使命之后,自行“退休”该有多好。9月21日记者获悉,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秦高梧带领的团队,研发出天生的“补丁战士”——生物镁合金和锌合金,其被植入人体后可自行降解,无须二次手术,减少了患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需骨钉、骨板“补丁”近1000万枚,心血管疾病使用支架“补丁”近100万只。而目前常用的钛合金和不锈钢等骨钉、骨板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而传统冠脉金属材料支架一旦植入,就要和患者终身相伴,且有可能导致支架再狭窄和血栓等严重后果。目前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高达20%至30%,即使是药物支架再狭窄率也高达5%至10%,且一旦发生再狭窄危及生命,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要找到既具备金属般强度,又要实现可控降解的材料是最大的难题。”团队成员张二林教授介绍,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逆向思考,从易被腐蚀的材料出发,结合人体所需的元素,经过3年的努力,团队终于开发出力学性能国际领先、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减元化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和锌合金。 这种材料支架被植入人体一段时间后,狭窄血管将得到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出药物,防止再狭窄;之后支架即缓慢降解,并完全被人体吸收,血管结构以及舒缩功能完全恢复至自然状态。新材料骨钉、骨板“补丁”无须二次手术,力学性能与骨组织非常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骨相容性。其中生物可降解锌合金还表现出独特的抗菌性能。 据了解,该团队还致力于抗菌金属材料的攻关。当前外科手术中植入的人工假体和植入体术后感染率居高不下,所以若能使植入体本身具有抗菌性,在炎症发生的初始阶段即能发挥效用,将更有利于炎症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为此,团队研制出抗菌钛合金。钛合金材料制作的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可减少带入细菌,保障手术安全。该材料还可应用于民生、军事等领域,据悉系列抗菌产品正在开发中。 新闻来源 《辽宁日报》2017年9月22日作者:商越 编辑:李晨 来源:辽宁日报 东大研发出可降解的人体“补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