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老庙 - 西安大区·大西安 - 爱扫码·i3m.cn:3hhh.cn/3882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3882 搜一搜.cn/3882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597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3882
·搜一搜.cn/富平老庙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06-25 11:08
富平老庙

富平老庙,这个带着农耕文明的厚重烙印,带着“万斛山前留人宗”的神话传说,带着生命不息的张力和激情,于唐朝时在今老庙镇靠西北一点的地方,有一条通往东北方向的大官道,官道上有个古驿站,名曰“常乐驿”,是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地方。也是皇帝、皇后及大小官员前来桥陵,祭扫陵墓更衣、换戴、休闲、娱乐的场所。悠悠岁月,感念乡愁,大唐官道常乐驿。



公元716年,唐玄宗李隆基修建桥陵。时值盛唐,国势隆盛,李隆基很为其父一生的大权旁落抱不平,更为父皇能传位于他而感恩,所以在埋葬时格外隆重恢宏。即从开元四年起,将蒲城县改为奉先县,意要永远祀奉祖先。陵园内设“内城”,以墓室为中,地面上以中绕山筑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门前尊建门阙和楼阁,地面上建筑宏伟,“寝殿”“祭坛”等设施鳞次栉比,机构和人员设置一应齐全,所行各项规章礼仪与生前雷同:每日拂晓上朝,焚香祭祀朝拜,一日三餐进膳,都要奏乐鸣鼓相庆,宫女们皆要穿上艳丽的衣裳翩翩起舞。难怪大诗人杜甫当时在咏桥陵长诗中写道:“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的诗句。陵园内不仅有各级大小官吏,又有众多的宫女侍从,还有成百上千的士兵,他(她)们夜以继日地为陵园事务运作操劳,士兵们则要日夜在角阙、城墙上守护,巡逻放哨,以保卫陵园的安全和显示威严。这还是在平常,若逢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皇帝和皇后及大小官员从京城长安前来祭扫陵墓,队伍浩浩荡荡,其气派和仪仗就更大了。由于常乐驿距桥陵近在咫尺,当初建陵从万斛山、金粟山、频山等地运送石料的道路都经过这里,交通特别方便,所以,来往的官职人员逐渐多了起来,常乐驿从原来专为信使人员服务变成了主要为桥陵服务。从此,常乐驿就兴盛了起来,一批批亭台楼阁拔地而起,供高层官员下榻的官署,更是富丽堂皇。与此同时,许多服务场所也相应落成,一个商业市镇于是形成。时隔1000余年后的今天,这些地面建筑虽然早不存在,但其遗址,遗物和部分名谓仍留存下来。今日,只要你走进常乐驿故址的磨子村,就会被巷道旁众多的旧石“柱础”所吸引。圆的、八角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有的直径约二尺余,这都是当年常乐驿的遗物。多年来群众在扩建庄基时发现,有大量砖瓦砾石和黑陶残片,部分造型奇特考究,很可能是那时楼阁废墟留下来的。尤其是发现了许多石子路面遗物,起合成材料的坚硬度,不亚于今天的水泥地面,说明其工艺已达到一定高度,另在常乐驿的西门外古庙宇内,存留数棵千年以上的古柏树,止1948年,仅剩下一棵。树干粗壮繁盛,10人才能合抱,当时由于社会原因被锯伐,委实可惜。再从一直留存下来的少许古地名来考证,如“十六条道”“楼院”“花亭”等称谓,都从一个侧面说明常乐驿当年的建筑设施与规模。
 距常乐驿北面两公里处的万斛山,在唐高宗二年(公元671年)建美原县。自从桥陵建立后,随着常乐驿旅游服务业的振兴,万斛山也兴盛起来。就是在这时,才在山巅最高处建起了万斛寺,并建造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宝塔。高26.7米。清人孙继鲁《斛山歌》咏赞:
 我闻万斛之山在富平
 凌云倚汉自峥嵘。
 俯瞰黄河下砥柱,
 遥瞻华岳参长庚。
 出云触石几万载,
 千里秦川成陆海。
 钟灵毓秀人绝奇,
 独立巉岩对真宰。
 收拾清风入穴中,
 阜财解愠禅重瞳。
 髦头却顾伊吾北,
 赤子长悬渤海东。
 补天不用五色石,
 浴日全凭一片赤。
 袛求镇定栋乾坤,
 未与沉浮论坚白。
 据实地遗址察估,万斛寺的范围很大,寺内有众多的佛殿,佛堂,据传有万名和尚,五百罗汉。两边建有多间庑房,供僧人运作神物和憩歇。最南边的“无量殿”(俗称“铁瓦殿”,因山上风大,后世人将房上的瓦用铁铸成),除供奉着负责守护管理的神佛外,又有许多凶神恶煞的罗汉,甚是彪悍威武。游人站在“无量殿”前极目南朓,常乐驿和附近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远处无际的平原景色。若再放眼环视,高低群岭相连,峭壁万丈,树木苍翠,云雾缭绕,寺中宝塔直插云霄,这一切都使人犹处仙境。
 昔日万斛寺除留给人们些口碑史料外,仅剩部分原“无量殿”残垣和一座宝塔。不幸的是这座宝塔又在多年前被人盗掘,好在逃出境外时被口岸人员截获。2012年5月19日,时年80岁的笔者在宝塔现场察看,贼人盗宝时把塔下的大石头打开,在石下洞中将宝物盗走,现场狼藉,塔基西北角被盗挖破坏的坑口,近年已被修补完整,方形整体塔身,全用水泥新砖砌起,酷似新塔,巍峨矗立。这座塔历经千年,虽经风雨地震等自然侵袭,仍基本保持完好。
 在距今老庙镇南2.5公里处的广华村,相传唐时由于这里离桥陵近在咫尺,建有一座很大的寺院——“穿衣寺”。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和其他庆典节日,皇帝或派员到陵园来祭扫陵墓。为了方便起见,沿途都身着便装,快到陵园时,才堂而皇之地将礼服、官衣穿戴起来。也许真正的目的,是为供这些来陵园的达官贵人下榻、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或去附近旅游,或去山野狩猎,尽享其乐。为他们服务的仆从、仪仗、护卫等下人,一般是不能光顾此处的,大部分被安排在常乐驿的一般住所。渭北古镇盛世兴
 昔日老庙镇曾有一年一度的“抬爷祭神、交接社祀”的民俗,吸引着方圆上百里外的群众,在富、蒲、白、铜民间长期传流着“二月十八老庙哈”的民谣,届时除供奉神灵隆重祭祀外,唱大戏、放烟花、打社火、敲老鼓、耍把戏、卖艺的、说书的,各种风味小吃,星罗棋布,商业买卖,红火兴旺,场面恢宏,热闹非凡,成为渭北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商贸交流、旅游观光景地。
 1938年冬季,时人绅士党有青、许屏藩、张俊秀等应当地群众对物资交流和商品市场的需求,与老庙镇兴街立会:立三、九集市贸易日制。为此先组建一支基建队伍,挑选一批能工巧匠,分别从南昌、南党、磨村、上河等村请来数十名能吃大苦、耐大劳的精壮男劳力,组成打城墙,安城门,修街道、刷门店专业队,日夜苦战,历经数月,就在老庙镇的原地址上,四周打起一圈城墙,安起东、西、南三个大城门,每扇门镶嵌五道铁叶子,大盖铁钉加固,结实美观,大门两侧写着醒目耀眼的对联。记得南门上的对联是:“老庙镇办学兴商,大水峪出将入相。”横批“复兴”。唯北城墙未安城门,据说是为了以后向北扩建二期工程所留。
 很快,一条“十字”形的大街面世,数十家商业店铺、作坊相继开业,除本乡本地的生意人率先引领开业,还招来周边县乡的生意人和河南、湖北等省的逃难者和手艺人十多家,诸如银匠、铁匠、木匠、小炉匠、钉脚匠、砖瓦匠。百货商店,生意红火,杂货铺、文具店、大药店、粮食店、车马店、木材市场、屠宰场(猪、羊)、理发店、医疗所、染色店、菜市场、银匠楼、铁器店。饮食业也很兴盛,当地的羊肉泡馍、扯面、甑糕、饸饹、粽子、醪糟。兴镇的豆腐包子、枣沫糊;蒲城县的椽头蒸馍、羊肉臊子铪饹、腊汁肉;美原镇的线板馍、芝麻滚子、油麻花,价廉物美,逢集上会的人,都非常爱吃。
 与此同时,在“兴街立会”的第二年(1939年)又在老庙镇五座庙宇(显神爷大庙、关帝庙、药王庙、送子娘娘庙、大姐姐拴娃娃娘娘庙)寺院内改建成一所完全小学,庙堂上各路神仙依然稳坐,教师和学生陪伴着“神像”上课学习。富平县礼让乡乡公所也迁来镇上,老庙镇又一次成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和商贸交流的活动中心。
 1948年3月17日晚,东路总队五支队与挺进支队联合行动,于风雪之夜,从大水峪出击,奇袭老庙镇,经过激烈巷战,摧毁老庙镇乡公所伪政权,击毙乡队副缑凤鸣,缴获80多支枪,俘虏70余人。老庙镇中心小学教师田勣庆(中共地下党员)带领百余名学生,欢迎游击队,庆祝老庙镇第一次解放。1949年2月老庙镇第二次解放,全乡镇一片欢腾,48堡56个村的父老乡亲,共庆解放翻身做主人。
 1949年后,老庙镇发展很快,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普遍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公路建设四通发达,是昔日的任何“官道”都难以与现代化的水泥路面相比,老庙镇的街道已经由上世纪的“十字”形变成今日“两横七纵”的商贸物流大市场,每月的“三九”六个会变成“三六九”九个会,会上人流、物流,商品爆满。新街建设宽敞,楼房整齐明亮,数百家公司商店营业兴盛,如果要与唐时的常乐驿相比,不知要繁华多少倍。


富平
http://www.fuping.gov.cn/

发布时间:2016-08-19 来源:渭南日报 富平老庙
http://www.weinan.gov.cn/cul/llbw/lljd/fb/529507.htm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