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 各地 - 爱扫码·i3m.cn:3hhh.cn/2808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2808 搜一搜.cn/2808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64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2808
·搜一搜.cn/“艺术审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03-29 12:32
“艺术审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描述:孙文刚博士参加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图片:swg.jpg

孙文刚博士参加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3月11—12日,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和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与会学者从美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围绕“审美制度批判与治理”、“文化治理与当代美学发展”以及“审美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探讨。

 突破传统美学框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现象以及新的情感生产方式不断出现,以人类学视角研究不同文明语境中审美制度、情感结构、感觉分配等问题,将拓展当代美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是国内最早从事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审美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现象做出学理研究的美学理论。

 艺术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需要专门研究和观照的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认为,艺术人类学帮助我们从文化的整体观照中,从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用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中国的本土艺术,进而认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本土艺术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这对于创建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艺术人类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其目的不在于追问美学元问题,而是基于当代社会的结构变化,探讨世界范围内当代美学的提问方式与基本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大桥认为,美学学科借鉴人类学的理论、材料和方法,对传统美学未曾覆盖的领域进行研究。比如非西方文化的审美性情和美学表达问题、小型社会或边缘群体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偏好问题等,这些研究将推进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范式的重塑和改写。

 考量审美制度的社会作用

 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审美和艺术在文化治理实践中发挥着一种特殊的功能。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向丽认为,审美和艺术并不能单独倚靠自身来实践此种功能,而是在与各种制度性因素和机构的互渗与共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形态而起作用,这种特殊的制度形态即审美制度。向丽告诉记者,“审美制度”即对“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必须充分考量审美制度在审美和艺术建构中发挥的社会作用。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是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王杰看来,审美制度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系统,并且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内在系统包括一定的文化观念、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等,而外在的系统则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日常生活相适应,从而形成一整套文化规则。“例如显性存在的法律、政策、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制度,以及隐性存在的习俗、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系统以及个体情感逻辑构成的‘情感结构’等。”他谈道。

 方李莉从中国古代的“礼”“乐”角度谈道,中国艺术的缘起并不仅仅是为了审美或供人娱乐,而是通过礼乐形成的艺术制度创建一个社会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被高度人文化、秩序化和知识化了。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式的艺术,同样中国式的艺术也影响了属于中国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的形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王大桥看来,“审美习俗”联系着特定文化的感觉结构。审美经验的形成受制于显性的审美习俗和隐性的感觉结构。审美习俗塑造和规约人们的情感行为,对审美与艺术符号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蕴含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与禁忌进行研究,就会涉及审美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展开与运作。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照文化治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重要的“美的规律”的命题。王杰表示,美学不仅关注物质领域,同时更强调人的情感,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美的规律”理论仍然是当代审美制度研究和文化治理的核心原则,文化治理中需要发挥审美内在的积极性,通过对审美制度的研究,呼吁重视主体意识和对审美经验的认识。

 向丽表示,审美人类学以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及当代社会审美经验为思想资源,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建构和规范,以此形成特定秩序和模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着重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在建设新的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向丽表示,审美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建设社会关系方面发挥其重要的能动性作用,通过建构一种审美制度,人类有可能自由地、智性地将自身引向未来。由此,“审美的人”意味着其不仅能够审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方李莉认为,分析作品艺术性不仅要重视其“独特性”,而且要将作品与外部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进一步分析其“社会性”与“文化性”。这样的研究将强调艺术表达的文化场景性,重视艺术在社会制度的形成、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与巨大意义,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知识加以考察。

 记者 段丹洁
2017年03月13日 06: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段丹洁 “艺术审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http://www.cssn.cn/zx/bwyc/201703/t20170313_3448083.shtml?from=3hhh.cn
会议闭幕|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网:艺术审美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