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近史所周溯源﹕企业讲诚信才有更大生产力
2014年03月24日 10:02 来 源:中山日報2014-03-19 作者:周溯源 3月15日正值消费者权益日﹐由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2014 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组委会﹑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协办的国学与当代企业经营管理论坛在市博览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溯源﹐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有能﹐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秘书长杨权等与众多中山企业家﹑观众一起探讨国学在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 周溯源教授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仁义礼智信的传统﹐其中诚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还谈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祗有合乎道义本分的话﹐才可以认真去做。作出承诺前﹐必须考虑承诺的正义性﹑合理性以及后果。作出承诺后﹐如果发现承诺的内容本身存在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避免犯更大的错误。这才是真正的“信”。《弟子规》讲到“谨信”。没有言行的严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容易造成轻诺寡信的局面。即使你不是有意欺骗﹐但言行不谨﹐信就得不到保障。“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再次提到了诚信﹐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人是社会的成员﹐祗有每个人讲诚信了﹐社会才能有诚信﹐而企业讲诚信了﹐就会有更大的生产力﹐那些百年老店的发展壮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权则从周易的角度开始他的探讨﹐“祗有以《易经》国学等中国管理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整合和突破西方管理哲学的局限﹐才能为企业组织的成长﹑变革﹑创新和发展提供普适化的﹑简易的﹑科学实用的管理模型。”。他强调﹐要有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用时之机﹐掌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行动。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在林有能看来﹐儒释道分别有不同的意义。“以佛济心﹐以道济身﹐以儒济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文化要人有慈悲心﹑平常心﹑包容心﹑感恩心和报恩心﹐社会科技发达﹐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也因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人类对生命价值的混淆﹐人文道德的没落﹐心灵的空虚。人们更渴望一副清凉剂﹐安抚浮躁的心﹐找到灵魂深处的宁静﹐而企业亦是如此﹐义和同乐﹐意和同见﹐戒和同修﹐利和同聚﹐企业祗有遵循这个原则﹐才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人心所向﹐无所不能。“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日本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明清以来禅文化的巨大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日本今天的成就﹐中国的企业更需布施﹑受戒﹑忍欲﹑精进﹑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