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
“云端”集合,“在线”课堂,东北大学师生如期开课 刘珺 2020年02月25日11:31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从‘火神山’和‘雷神山’供电系统对比看课程知识点……”2月24日8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秋野教授电力系统分析导论课上,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相约云端。 话题一抛出,学生在线学习的热度瞬间被点燃。“孙老师将课程知识同工程建设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向大家介绍在防疫战线建设上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态度’,将课程气氛推向高潮。”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电气1702班殷伟豪说。2月24日,是东北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的第一天,虽然此时的教室里安安静静,但是在云端、在线上却是热热闹闹。战疫情,共成长,延期返校不延期开课,新学期第一课如期开讲。据了解,24日,468门次本科在线课程首先开出,348名本科生教师在线授课,有3万余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在线学习。未来几周,学校预计开设本科在线课程1856门次,研究生在线课程502门次,本科在线授课教师841人,研究生在线授课教师402人,平均每周参与在线学习学生将达到15万余人次。 这句弹幕亮了,鏖战到凌晨值了 24日下午,共51人参加的线上实时教学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进展非常顺利,学生通过弹幕的形式进行互动,纷纷表示:太给力了! 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信息学院教师刘纪红。她承担的是2020春季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她采取了“线上实时与线上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给力!为了这两个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刘纪红说。 “号哥”不打英雄联盟,打“组合拳” ![]() 双屏切换模式也是他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的一个“好拳法”。在PPT讲解播放课程时,老师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处理好PPT讲解、学生互动和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的三重需求,他这一次独创双屏切换模式,让一切都尽在掌握、一览无余。 “亲妈”在线等你 ![]() 邵新慧所在的课程团队自2016年就开始了慕课建设,但之前慕课只是课程学习的辅助工具。这一次,他们将慕课资源“由客变主”,成为开展线上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 “数学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靠自学会有很多疑问,答疑是关键!”为了解决这一现实困难,经课题组成员课前准备和集体调研,他们给出了最佳方案。第一利用腾讯会议进行面对面答疑;第二录制解答问题的小视频进行共性问题答疑;第三利用QQ群或微信群进行个性化答疑。课题组现已建立教师答疑排班制度,上下午各一名老师在线答疑,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 “累中有喜!之前数学老师也考虑使用线上授课方式,但是总是感觉有传统课堂可以依赖。这一次,课题组所有老师都能熟练掌握各种在线教学平台了,是考验,更是收获。”邵新慧说。 大学物理,讲理又合理 ![]() 解决了理论课还有实验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全校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校理工科二年级本科生开课。本学期有101个班级,约3000名学生需要完成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受疫情影响,实验课无法开课。为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打造了“MOOC看实验+虚仿模拟实验+在家动手做实验”的全新在线教学模式,合理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也为全国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东大方案”。 一“马”当先,思政课一如既“网” 2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等5门课程,涉及面广、在线学习人数众多,学院精心优化课程内容,配合所授教学内容,深挖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元素,将党中央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民众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中国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和强大精神作为教学的鲜活素材和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将疫情灾难变成教材,全力开好新学期抗“疫”斗争中的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千方百计建好线上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从抗“疫”斗争中学习中国理论、体味中国精神。为确保一“马”当先勇担使命,思政课程一如既“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员进入战时状态,在在线教学工作部署准备中,明要求抓特点,科学设计课程。第一时间成立了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思政课特点,科学确立了“教师引导的SPOC学习模式”的课程设计方向。在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坚持课程负责人制,充分利用已有优质网络资源对在线授课教师进行专业细致的指导,逐一攻关,实现了全体在线授课教师由起初的“有点慌乱”到“豁然开朗”的转变。 跨越千里,克服时差,相约线上 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学的课表里,外教课程令人期待。24日,东大外教跨越千万里,与学生们准时相约网上。 西班牙语外教Lluís Algué-i-Sala现在巴塞罗那,为了给学生准时开课,他也是提前做了相关线上测试和课程准备工作。他表示,在线语言课程教学确实具有挑战性,需要师生用耐心、努力和时间来适应当下的形势。Damien Shuck是英语外教,现在印度尼西亚。他认为,当下是探索在线教学的绝佳机会,并表达了对东大学生的思念。“这是一个艰难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时期。我想念我的学生。 我想念课上你们回答问题的样子,我期待读到你们的论文……”Damien Shuck说。 线上学习,他们有话说 “不一样的开学,不一样的感受。第一天的线上实时网课让我很激动,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在屏幕前相聚。相信这崭新的开始,定能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收获!”艺术学院席滢杰说。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曾澎表示一堂课下来,专注度和反应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网络课堂让我切实体验了一把‘云速度’,群组内的消息分分钟都是99+,同学们问问题,汇报学习成果,分享对新知识的领悟。我更是眼睛看着直播课堂,随时瞥着群组消息,同时还要听着老师有没有点我起来回答问题。”曾澎对于线上教学信心十足,“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一定会适应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提升个人本领,不断进步!” “我手一滑,还给老师送了朵花,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理学院2019级学生罗雅洁说。 别开生面的第一课,教授变主播,上课变直播。老师和同学们于屏幕间的方寸天地,以网络课堂的独特方式开展着新学期的教与学。老师的图像近在咫尺,声音清晰响亮,曾经教室中拘谨的同学们在网上突然活泼起来,畅所欲言,热情高涨。 在云课堂学习,教室更灵活,距离更亲近;在云端相遇,弹幕传心声,学习更快乐。只为这一课相见,他们做好准备,蓄力待授;只为这一刻重逢,他们跨越距离,真诚付出。战疫情,共成长,开学第一课,东北大学这样上! (完) 东北大学:用心筑牢研究生“防火墙”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0-02-25 20:43 日前,记者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积极做好各项政策宣传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建立起群防群控科学防控体系,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扎实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工作双向并举。 据悉,东北大学共有1.9万名研究生,研究生自身论文、科研任务重,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相对分散,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为筑实筑牢群防群控的“防火墙”,东北大学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每天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途径,全面准确掌握离校研究生的所在位置和身体状况,摸清学生是否存在确诊、疑似、医学观察和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诸多信息,确保疫情不向“校园”扩散。 ![]()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人才培养。面对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公布、复试工作开展、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最关键的时期。如何合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将复杂难懂的知识讲解透彻,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成为了广大师生关切的话题。 “线上授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究生课程理论基础要求高,课堂交流讨论不能少”,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贾楠说。为保证线上教学效果,贾楠提前两周就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多个平台上做好准备,精心设置线上教学环节。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还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的“网课核心工作小组”,对所有线上课程教师实行审核上岗,对不合格的老师进行再次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的线上教学也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先决条件。 “确保常规工作不耽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不降低、学位授予标准不放水,在筑好‘防火墙’的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让线上的教育教学与线下的学术阅读相结合,为国家培育更多栋梁之才”,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兴伟教授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通讯员李青坡)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通讯员李青坡) 一盘棋 一份卷 一世情:东大研究生工作战“疫”记 中国新闻网·辽宁 2020年02月23日 14:58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23日电 (修佳夫 孙晶 王钰慧)2月19日,家住武汉的研究生胡同学收到了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发来的1500元慰问金。当辅导员老师代表学校电话通知与慰问他的时候,胡同学激动地说:“虽然延期返校了,但是学校依然记挂着我们,关注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为保证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向1494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发放“疫情防控研究生困难补助”47.09万元,提高了湖北省疫情严重区域学生的补助标准,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补助的全覆盖。东北大学有1.9万名研究生,科研任务重,论文时间紧、压力大,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分散,培养类型多……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怎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科学周密落实?怎样确保研究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万无一失?东北大学出实招、求实效,用心用情筑起疫情防控“防火墙”。 一盘棋:筑起疫情防控“防火墙” “严”字当头,“快”字当先。东北大学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每天通过电话、微信、微博、QQ等途径,全面准确掌握离校研究生的所在位置和身体状况,摸清确诊、疑似、医学观察和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等多种信息。冶金学院构建起“硕士生辅导员—班长—联络小组组长—全体硕士”的四级“通知⇌反馈”双向联络体系。 “第一时间将研究生院发布的防控预案通过微信通知到每一名学生,收到所有学生的平安报告,心里才能放心!”“每天的疫情日报里,我最关心的还是在湖北的193名学生,尤其是在武汉的33 名学生!” 危急时刻,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战线上的每名教师共同下好防控“一盘棋”,群防群控,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当务之急。”研究生院教师欧阳恒岳,与各学院沟通完学生情况,确认学生健康安全后,继续坐在电脑前,加班加点制作防控教育材料。《致全体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一封信》《特别提醒@东大学子,一篇图文告诉你为什么不要提前返校》……一篇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图文,通过学校官微、“东大研途”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平台广泛转发,确保通知到每一名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 一份卷:疫情无法阻挡工作和学习的脚步 春季学期,正是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公布、复试工作开展、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最关键的时期。如何线上线下结合,扎实稳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如何让学生们在这段特殊时期获得特殊的成长? 办法总比困难多。2月9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做好春季学期工作的通知》及时下发,各项工作提前做好科学设计和周密安排。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 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师生共同答好健康学习“一份卷”,勉励学生们做好“宅男”“宅女”,积蓄力量,提升自我。 何时可以查看课表?何时进行选课?何时正式开课?如何解决学生在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研问研答:@全体东大研究生,一个不能漏,必须全回答》,一问一答,贴心地扫去学生心头的疑惑。“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鼓励大家提高自身免疫力,做一个科学健身、共抗疫情的先行者。”体育部2019级硕士孙圣洋,坚持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居家健身经验及在家健身的视频。刘哲同学居家时期则利用学校VPN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静下心来阅读文献、书籍,为即将开展的毕业论文工作做好准备。 “线上授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究生课程理论基础要求高,课堂交流讨论不能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贾楠老师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提前两周就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多个平台上做好了准备。文法学院早早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的“网课核心工作小组”,对所有线上课程教师实行审核上岗,对不合格的老师进行再次培训…… “确保常规工作不耽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不降低、学位授予标准不放水、学术研讨不停摆、论文指导不断线,精准回应广大研究生的关切,解答他们的困惑和疑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兴伟教授说。 一世情:学生的安危始终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特殊时期,特别的关爱,让师生之间建起“一世情”。疫情防控时期,针对研究生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老师们快速跟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收到学校送来的元宵节礼物时,我心里暖暖的,既意外又感动!” “不幸的是我们被疫情‘困’在了校内,万幸的是有我们的学校做我们强大的后盾!”“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为我们送来体温计、口罩等生活必需品,一次次叮嘱我们科学防疫,鼓励我们多读书,在学校,我们很踏实,很安心!” 假期未返回家中、在校园内隔离的三位东大研究生,纷纷给学校点赞。“疫情发生十分突然,孩子们假期留在校内没有返回家中,我们一定要替家长照顾好他们,让他们的衣食住行学没有后顾之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东海老师表示。 2月17日19点,智能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杨东升教授又准时坐到电脑前,组织博士生召开视频学术交流会,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科研。这是他疫情防控期间重要工作之一。每周一和周四博士视频学术研讨会,每周一上午的硕士视频学习交流会,教学科研都在稳步推进。“每次的研讨会除了指导学生,还要确认一下孩子们都安好无恙,这样我才感觉踏实!”杨东升的一句话,道出了东北大学所有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工作者的心声。 新闻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http://ln.people.com.cn/n2/2020/0225/c378489-33826678.html[/p] 新闻来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 通讯员李青坡 http://difang.gmw.cn/ln/2020-02/25/content_33591245.htm 新闻来源 中国新闻社】一盘棋 一份卷 一世情:东大研究生工作战“疫”记 http://www.ln.chinanews.com/news/2020/0223/2578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