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吟:琴声献家乡 - 名录 - 爱扫码·i3m.cn:3hhh.cn/1368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368 搜一搜.cn/1368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665回复:5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368
·搜一搜.cn/吴吟:琴声献家乡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5-06 04:22
2013年,大田县90后女孩吴吟收到了德国美因茨大学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她成为该县考入这所世界顶级音乐学府第一人,该校的钢琴教学为世界一流,为众多钢琴学子所追逐、憧憬,吴吟是被该校钢琴专业所录取的第二位中国人。10月,她赴德国,开始为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情系钢琴

美因茨大学是一所位于莱茵兰-法尔茨州美因茨的德国高等学校,1477年建校,学校学生大约35000名,是德国十大高校之一。美因茨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是世界著名音乐学府,培养出赛巴斯蒂安·柯纳尔、安德雷斯·克恩等顶级钢琴大师,是众多钢琴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今年,该大学面向全球招收3名免费研究生,吴吟考出了97.6分的高分,以第二名成绩击败各国对手,成功考取。本次,吴吟就读的中国音乐学院共有5名毕业学员报考,仅有她一人考中,有的考生已经连续多年报考该校,仍然无缘进入该校大门。
    手捧录取通知书,吴吟父亲吴正忠激动得留下热泪,一家三口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次日一早,吴正忠在自家院子里,高兴地点燃3串1万响鞭炮。       “去德国求学是我多年的梦想,如今终于梦想成真,父母为我付出了太多,很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从小到大,我遇到了许多好心人,让我倍感人间温暖。”吴吟感激地说。
    吴吟6岁开始学琴,从小就表现出很好的艺术天赋,一首曲子很快就能背熟。12岁时,为了让吴吟学习系统、专业的钢琴课程,一家人迁往福州,母亲陈新华辞去在大田待遇优厚的工作,到福州摆摊卖起水果,父亲留在大田县城机关里上班。为了看望女儿,几乎每个星期吴正忠都乘坐大巴赶往福州。
    在父母、老师眼里,吴吟是刻苦、懂事的孩子,每天都是自觉背好琴谱、练好琴,雷打不动,有时还练琴到深夜。
    2008年,吴吟从10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了当年入选钢琴专业的15名新生之一,改写了大田县无人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历史。
    2012年,为表达对家乡的感恩之情,吴吟在福州九日台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成了该县第七届高山茶文化节的一大亮点。音乐会上,她娴熟的技巧,得到多位国内钢琴名家的好评,被誉为钢琴界的新秀,这更坚定了她继续求学深造的信心。


与德国结缘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吴吟曾两次受邀参加德国曼海姆音乐学院交流演出活动,德国浓郁的音乐氛围深深地吸引她。读大三时,吴吟报名参加了德语培训班,开始学习德语,为自己异国的音乐梦做准备。一遍、二遍、三遍……不记得了几遍,她反复背诵德语单词,练习口语。凭着一股韧劲,吴吟顺利通过德语B1考试。
    在德国曼海姆音乐学院交流期间,吴吟认识了华裔朱世虹。谈起音乐,两人聊了十分投机,并相互留了联系方式。回国后,通过互联网聊天,两人渐渐成了忘年交。
    今年4月,在中国音乐学院导师傅红帮助下,吴吟来到德国,请美因茨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MakikoTakeda-Herms给予钢琴考前辅导。朱世虹得到消息后,热情地邀请吴吟到她家做客,并留宿其家中,这一住就是2个月。
    “朱世虹阿姨对我特别好,像家人一样,每天盛饭给我,做中式饭菜,免去了我在异国他乡饮食不适应的烦恼,还教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地习俗等。”吴吟说起这次德国考试的行程,对朱世虹阿姨的关照历历在目。空闲时,吴吟就教朱世虹的两个女儿弹琴,成了她家最好的、免费的钢琴老师。
    吴吟告诉记者,MakikoTakeda-Herms教授很幽默,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学员进入最佳的弹奏状态,开拓崭新音乐思维,他也十分欣赏吴吟自然的弹奏风格。巧的是吴吟考入德国美因茨大学后,MakikoTakeda-Herms将成为她的导师,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还对照德文学起了中国古诗。
    “将来我想做一名钢琴教师,培养更多的中国钢琴苗子。”谈及未来,吴吟目标明确。



吴吟钢琴独奏会,榕城精彩上演!
本网讯(记者:林丹 张知松)2012年11月14日,福州九日台音乐厅里嘉宾云集,座无虚席,大田县第七届高山茶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吴吟钢琴独奏音乐会在这儿隆重举行,音乐会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组长、教授傅红,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黄登辉,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洪奕哲,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一平等10多位钢琴界专家到场,福州大学音乐系和福建艺术学院的学生以及三明、泉州等地的钢琴爱好者前往聆听,原本319个座位,临时增加到了400多个座位,连走道都坐满了观众。
90后的女孩吴吟以一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接着演奏了崔世光的《乡土小调》、《对花》、《花鼓》等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激情飞扬、如痴如醉的音乐梦幻之境。
下半场弹奏高难度的舒曼的《蝴蝶》和约翰奈斯•勃拉姆斯的《F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更是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每一曲结束时,台下都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演出结束,不少观众意犹未尽。
“富有感染力,很有乐感,但舞台经验略显不足,有待提高。”省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黄登辉这样点评本场音乐会。
吴吟钢琴独奏会,榕城精彩上演!
演出结束后,吴吟与恩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傅红留下难忘一刻。
“琴声自然流畅,很能打动人心。”吴吟的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组长、教授傅红,对吴吟当晚的演奏给出了高分,虽然吴吟是她的得意门生,但是能够在大四就举办独奏会,这在中国音乐学院可是屈指可数,活动前,傅红亲自帮助挑选曲目,精心指导。
“我很喜欢她弹奏的中国曲子《花鼓》,很有情感。”听众阮宪敏说。
“如此音乐表现能力的年轻人,真是难得一见。”感受过全球钢琴大师演奏的九日台音乐厅朱经理感叹,吴吟的演奏别具风格。
为了音乐会这一天,吴吟期盼多年,今天终于用自己的琴声,演绎了家乡茶的茶韵,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学琴十六年,她在享受琴键在指尖嬉戏的快乐同时,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艰辛与努力,水滴石穿般地追逐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艰难的求学路
2岁时,吴吟的父母惊奇的发现,吴吟用6元钱的木琴,边唱边弹,居然完整的弹出了电视剧的主题曲。
“我很想学琴!”吴吟向妈妈陈新华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那一年吴吟六岁。很快,家里就买来了钢琴,开始了她的学琴生涯。
小时候,为了培养女儿的音乐素养,陈新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放音乐,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为孩子营造着良好的音乐氛围。
刚开始,反复枯燥的练习,加上老师不时地打断练习,对她存在的错误进行适时地纠正,让她常常委屈地流泪。只是,哭过之后,这个天性乐观开朗的小女孩又会乖乖地回到了钢琴前,继续练习着。
有时练累了,吴吟站在窗户边休息,看见别的小朋友开心的在操场上玩游戏,心里不由地产生一丝羡慕,但她在练习时间里,从没有要求停下练习而出去玩耍,一阵休息后,又自觉地练起了琴。

谈及此事,父亲吴正忠觉得没能给孩子完整的童年,心里一直愧疚。
2000年8月,为了女儿的发展,陈新华辞去了家乡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福州“陪读”,父亲留在大田县城机关里上班。
刚刚来到福州租房住,吴吟一年搬了三次家,都是为了省点钱。要支付每节150元的学琴费用,对这个不富裕的家庭可不是小数目。陈新华摆摊卖起了水果,补贴家用。为了节省开支,吴吟时常穿着好友换下的旧衣服。
每天,天刚蒙蒙亮,陈新华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吴吟去学校,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吴吟从小特别懂事,为了不影响邻居们休息,每天清晨一早就来到了学校,独自在琴房里,给自己加“小灶”,坚信“勤能补拙”这一道理。
“我每天至少练八个小时,时常练到深夜,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手都起茧了。”吴吟对记者说。

我是幸运的
“求学路上,我是幸运的,遇到了黄登辉、洪弈哲等许许多多的好老师,太多的感动伴随我成长”吴吟一脸的感激。
“我们欠洪奕哲等老师太多的情!”提起老师,吴正忠打开了话匣子。
在福州学钢琴,按照惯例都是上完一节课,当场支付150元的课时费。有段时间,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课时费,吴吟不敢去找洪奕哲老师上课。
洪弈哲了解情况后,主动打电话给吴吟的父母,破例让吴吟不用交费先上课,生怕耽误她的课程,事后从没有提过交课时费的事。后来,吴吟的父母凑足欠下的课时费,准备还给洪弈哲,可他却不肯收下。
有一回,吴吟在上课时,由于前一天偷懒,没把琴谱背熟,一向和气的洪奕哲老师,突然拉长了脸,十分生气的说:“要做我的学生,你先把琴谱背熟了,再来上课。”说完转身走出了教室。
没有看过老师这么生气,坐在钢琴前的吴吟吓“傻”了,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洪奕哲刚批评完吴吟,走出教室后,又心头一软,偷偷交代别的同学去安慰她。这让吴吟惭愧不已,从那以后,上课前总会自觉地把琴谱背熟。
有时练习一首新曲,弹奏了一遍、两遍、三遍……好多遍,还不熟练,吴吟有些苦恼,洪老师就会讲起他的过去,对她说:“要想获得鲜花和掌声,就要付出汗水与努力,加油!”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在吴吟的心里埋下了爱心的种子——学会帮助别人。四川地震,她把省吃俭用下的300元钱,捐给了灾区。一位同学因摔倒骨折,她发动班级同学捐款,并带头前去探望……

为感恩,办音乐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吟先后荣获“福建省三好学生”、“福建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2008年,吴吟从1000余名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了当年入选钢琴专业的15名新生之一,她成为了大田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的第一人。
近年来,吴吟多次参加福建省新年学子钢琴音乐会,还做为优秀学生代表,两次受邀参加了德国曼海姆音乐会,凭着娴熟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钢琴名家的一致好评。
音乐之路越走越宽,为家乡演奏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前不久,吴吟写信给了大田县委书记汤俊生,表达了为家乡办个音乐会的愿望。收到信后,汤俊生马上给吴吟作了回复,并叮嘱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办好此事。所以,吴吟钢琴独奏音乐会列入了大田县第七届高山茶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成了整个茶文化节的一大亮点。

“我希望用发自内心的琴声,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那些一路走来帮助她的家乡人!”这是吴吟开办独奏音乐会的初衷,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为了在音乐会展示最动人的琴声,在音乐会前夕,即使在北京下雪的夜晚,她仍然独自呆在琴房,全身心地投入练习。
“等毕业了,我想去德国读研,汲取更多的音乐知识。”吴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吴吟说:16年的琴声之旅,让她体验了很多的酸甜苦辣,琴声成了她的最爱!
2012/11/24 11:07:58 来源:大田新闻网 作者:林丹 张知松  吴吟钢琴独奏会,榕城精彩上演!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6-05-06 04:27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板凳#
    发布于:2016-05-06 04:44
    Makiko Takeda-Herms
           

    Für den Inhalt dieser Seite sind die jeweiligen Lehrenden selbst verantwortlich.

    Kontakt
     Raum:         01-214
     Telefon:         +49 611 371256
    E-Mail :         M.Takeda-Herms@gmx.net

    Kommunikation und Presse/
    Veranstaltungsmanagement
    Barbara Stößel, M.A.
    Jakob-Welder-Weg 28
    D-55128 Mainz
    Tel +49 6131 39-28008
    Fax +49 6131 39-28012


     KlavierMakiko Takeda-Herms  wurde in Osaka (Japan) geboren und erhielt ihre erste Klavierausbildung an der international renommierten Toho-Musikhochschule in Tokio.  Bereits im Alter von dreizehn Jahren gewann sie den ersten Preis beim Klavierwettbewerb "All Japan Students". Sie studierte bei Branka Musulin (Frankfurt) und Hans Leygraf (Hannover). Beim Internationalen Klavierwettbewerb "Alessandro Casagrande" in Terni (Italien), gewann sie 1976 den ersten Preis. Sie ergänzte ihre Studien bei Eliza Hansen, Bruno Leandro Gelber und Alicia de Larrocha.Makiko Takeda-Herms ist seit 2004 Professorin für Klavier an der Musikhochschule der 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in Mainz.



    http://www.musik.uni-mainz.de/1056_DEU_HTML.php

    美因兹大学
    美因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现有在校学生近两万八千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注册上学。
    该大学是莱茵兰 -法耳茨州的唯一综合高校,除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及经济学外你还可选择学习医学。
    美因兹大学还包括世界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化学高分子研 究所和核化学核物理研究所。
    美因兹大学与全世界各大高校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大约有三千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外国学生在此就读。
    美因兹大学是一座旧式校园大 学,而这恰恰是她的特殊魅力所在: 什么都在独立的校园区内。
    学生们很快就感到大家互相认识,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小镇上似的。
    许多外国学生都住在大学老区的Forum(名为"论坛"的老建筑) 的学生宿舍里,共同学习,共同娱乐。
    大学里有一座形如贝壳的教学大楼,在这儿举行的每星期一次的晚会因而得名"贝壳晚会",晚会的热闹场面与假期中大学的 静寂形成鲜明对比。
    选择在美因兹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好处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可找到各种各样的兼职工作,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例 如学新闻专业的可以到德国电视二台进行实习。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地板#
    发布于:2016-05-06 04:51
    汉语教学在丝绸之路考察项目报告
    Silk Road Project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port)
    汉语教学在丝绸之路考察项目报告


    (1) 研究主题和目标:
    欧亚大陆不但是地理的整体,而且从史前和古代以来是众多民族、文化、宗教、
    语言经常迁移和来往的独一无二的“桥梁”。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东方”和
    “西方” 严格地说不能当作绝对的概念,只是这一整体的两端而已。尤其是最近几年
    的考古发现表明,中亚地区以及“丝绸之路”至少从新石器时期起是欧亚大陆各民
    族、各大小国、各不同文化世世代代进行接触、交流和融合的枢纽地带,早已实现了
    “多元化”和“全球化”。数千年以来西欧、中东、南亚、中亚和东亚的民族之间不
    但有了横跨大陆的贸易往来和货物交换,也有了思想和知识交流。其中,各种语言的
    交际以及外语言文字知识和翻译技能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联解体以后,东欧和中亚各国得到独立,目前还在寻根,并设法恢复本国久已
    掩埋的古老文化和民族自尊心,同时正在摸索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在这个情况下,这
    些国家的注意力转向东边的大邻邦——中国,逐渐出现了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新趋
    势。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中亚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样也会爆起“汉语热”的现
    象。
    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建立起全球汉语教学的网络,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应该多考
    虑到尤其是中亚国家在将来的汉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应该多研究和分析这一发展趋
    势,尽早同这些国家的学术界和教育界建立密切关系。作者利用了2008年丝路之行,
    同有关国家的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学者以及中国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并介绍了世
    界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为促进在汉语教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为吸引更
    多的会员而做了一些事情,为建立欧亚大陆“汉语桥”和网络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同
    时,旅途中还对各地的汉语教学以及中国文化影响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考察和分
    析。
    另外,旅途中作者还对中亚古代历史以及古代葡萄酒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
    究,以进一步证明比“丝绸之路”更早以前就有了横跨欧亚大陆并联系不同文化的
    “葡萄酒之路”的新学说和论点。作者沿途在考古学家和中亚历史专家的陪同下参观
    了许多考古发掘地和博物馆,其中一部分是最近才开发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
    朗北部和土耳其东部早已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葡萄酒发源之地,但是最近几年在中国
    黄河河谷的河南贾湖遗址又有了9000多年前葡萄和葡萄酒痕迹的新发现,这样才出现
    了欧亚大陆在史前已经有了东西方酿酒技术和知识交流的论点。这次考察也发现,中
    东和中亚地区的不同文化和宗教古迹一般表明同葡萄酒文化的密切联系,有的分布在
    几千公里距离的地区至今保留了栽培葡萄和酿酒的传统。从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
    尼亚和伊朗到中亚五个国家的考古发掘地都证明,史前的萨满教和人类最古老的宗教
    之一 ——拜火教、以后的犹太教、原始基督教、景教、摩尼教等都把葡萄酒当作重要
    礼仪饮料。古代,这些文化和宗教已传播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旅行方式和旅程安排:
    作者和夫人一起驾驶了双人小房车,在四个半月期间和25000万公里的旅程路过
    下列17个国家: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
    2
    亚美尼亚、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
    斯坦、俄国、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德国。
    所实现的旅程安排如下:
    ....

    原来计划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乘坐前往乌鲁木齐的飞机,在中国新疆进行为期
    两周的学术访问和古迹考察旅行,终于完成丝路之行。但是,虽然世汉会秘书处和中
    国国家汉办签发了正式邀请函并为了安排各校和当局访问及名胜古迹的参观都做出了
    一丝不苟的努力,由于在哈萨克斯坦和回路的手续太繁琐、车辆安全、健康状况等原
    因,最后决定取消去中国的计划。
    (3) 所访问的单位和人士:
    对各国的大学外文系或中文系、中文学校、孔子学院、驻各国的中国大使馆教育
    处(组)或文化处、历史文化博物馆、科学院等单位进行访问,并同大学和孔子学院领
    导、本地的汉语教师和中方派遣的对外汉语教师等人士进行座谈。在一部分单位用英
    语或汉语做了题为“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 国际汉语教学合作的往事、现状与前
    景 ” — "A Contribution to World Peace –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的报告。
    从5月上旬到9月上旬访问了下列汉语教学基地 (有些学校由于尚未落实汉语教学
    或者放暑假的原因,只能联系有关负责人或教师):
    罗马尼亚 锡比乌:Lucian Blaga University of Sibiu 孔子学院 (Prof. Dr. Eric
    Gilder 院长、张伟副院长)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Tblisi Institute of Asia & Africa (Prof. Dr. Guram Chikovani
    院长、Prof. Dr. Kerim Amoev 副院长、刘光文老师、郝葵老师)
    亚美尼亚 埃里温:Yerevan State Linguistic University (曹治柳老师)
    伊朗 德黑兰:Teheran University (外语系主任及孔子学院负责人Dr. Marandi)
    土库曼斯坦 阿什哈巴德: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政治处(王继伟先生)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 National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Prof. Dr.
    Khourshed Makhshulovich Ziyoev 副校长、Prof. Dr. Melikova Ziyoev 东方语言学院副
    院长、刘国利老师)、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 (Sun Wenbin先生)
    乌兹别克斯坦 塔什干:孔子学院 (Prof. Shavkat S. Khamrakulov 院长)、Institute
    of Diplomats (孙克文老师)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Bishkek Humanities University 及孔子学院 (Prof. Dr.
    Abjapar Abdyrazakovich Ergeshov 副校长、Prof. Dr. Vladimir Liu 刘伟刚中文系主任
    和孔子学院院长)、Kyrgyz National University 及孔子学院
    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 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 (Dr. Talgat
    Bulatovich Seitov Almaty 国际合作处主任)、中国驻阿拉木图大使馆留守处(关少勇先
    生)
    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Eurasian University 及孔子学院 (Dr. Tolesh E. Kaudyrov
    副校长、Dr. Baubek Zhumashuly Somzhurek 外事处主任、Ainur 秘书)
    4
    乌克兰 卢甘斯克:Luhansk University 及孔子学院 (Prof. Dr. Sergei Kharchenko
    院长、Nadya Kotelnikova 和李姬花副院长、叶建军老师、Prof. Nataliya Fedicheva 外
    语系主任)
    摩尔多瓦 基希纳乌:Moldova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Dr. Ludmila Zbant 外语
    系主任)、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馆(刘军先生)

    德国美因兹大学
    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主任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常务理事
    柯彼德 博士 教授
    2008年12月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4楼#
    发布于:2016-05-06 04:51
    (4) 关于东欧和中亚国家汉语教学发展的总结和建议
    总起来说,前苏联国家,尤其是中亚五国的汉语教学正在阔步前进,发展潜力极
    大。虽然俄语在日常生活,在高中等教育,也是在对外关系上仍然居首位,但是近几
    年以来在多数学校汉语逐渐占领第二或第一外语的地位。尤其是离中国较近的地区,
    出现了名副其实的“汉语热”现象,比如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最近猛增到
    1000多名,并还正在增长,远远超过了其他外语包括英语。比什凯克其他的学校,包
    括两所孔子学院,都出现了类似的倾向。有意思的是,不管中亚五国目前大步迈向世
    界,社会和经济上的全球化现象比比皆是,但是“世界第一外语”——英语在这些国
    家的社会、经济和教育领域尚未受到重视。上大学的年轻人一般认为,为了保证自己
    的前途和职业生涯,学习汉语比学习英语更重要。而且越来越多驻比什凯克、塔什
    干、杜尚别、阿拉木图、阿斯塔纳等大城市的中国公司向熟习汉语的本地毕业生提供
    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样直接促进了大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积极性。
    沿途国家所建立的孔子学院还比较少,有的还在设计,有的刚提出了提案。作者
    从所参观的孔子学院或者同有关负责人交谈的结果得到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虽然各所孔子学院在本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特
    殊问题,但是总的来说,都得到了本市本国政府、公民和媒体的重视,一开学就引起
    了当地人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大力推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二、各国孔子学院即使只有一所或两所,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
    大。开办后,马上进入了实际工作程序,尽快有效地落实了种种计划和项目,常常也
    得到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新闻媒体的重视。这种情况与西欧、美国和一些东亚国家
    不同,这些国家同时一齐设立了若干孔子学院,因此有时它们的定位和任务面临着一
    些问题。一般地说,东欧、中东和中亚所设立的孔子学院在本国本地区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大,效率相当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尤其突出。
    三、既然如此,作者认为,所访问的孔子学院之中相当一部分好像还没受到中方
    的足够的承认和支持,不知是否因为目前中方的注意力集中到西方和东亚汉语教学事
    业。因此作者建议,将来多考虑到这些国家在国际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巨大潜力。
    举例来说,锡比乌、第比利斯、塔什干、杜尚别、比什凯克、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卢甘斯克等城市的孔子学院在本国影响很大,不但为了成人教育,也是为了中小学生
    和幼儿教育都开展了十分有效的活动。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乌克兰第一和至今唯一所
    孔子学院——卢甘斯克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5月正式揭牌以来,这所孔子学院在享受
    本校和浙江师范大学领导大力支持的优惠条件之下开展了面向各界人士的各类文化和
    学术活动,除了开设不同程度的汉语课、HSK前辅导班、汉语教师培训班和专题讲座
    以外,还组织了本校各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在孔子学院开办太极拳、中国书法、绘画、
    中国民间舞蹈班等活动。可以说,卢甘斯克孔子学院是乌克兰汉语教学的先锋。
    四、考虑到历史和文化意义、社会教育素质、外交和经贸地位等因素,有些地区
    还值得设立孔子学院,如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这个国家的汉语教学还比较落后)、伊朗
    5
    德黑兰以外的城市伊斯法罕和设拉子、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乌兹别克斯坦除
    塔什干以外的古老文化城市撒马尔罕、乌克兰首都基辅、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和罗
    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
    五、参观许多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之后,作者认为,孔子学院的政策和模式是一
    项不可低估的、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影响极大的工程。建立在中外大学合作的基础上,
    孔子学院的任务将来不可能只限制到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知识,反过来也是让中国走
    向世界更深入地了解各国的文化和教育情况。这样,孔子学院不但为双方的伙伴单位
    提供个人和学术界进行紧密交流的良好机会,而且为了中外的相互了解建立了一个多
    渠道的理想平台。总之,孔子学院的网络为汉语教学的国际化和多元化、为国际社会
    和平共处、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
    作者利用沿途的每次机会,详细介绍了世界汉语教学的工作和任务,并鼓励各位
    老师和学者、各所学校加入学会,以便在汉语教学领域更广泛、更有效地推进国际上
    的合作。





    Forschungsprojekte, Konferenzen und Auszeichnungen (Auswahl)
    • Seit 1981 zahlreiche Lehr-, Forschungs-, und Vortragsreisen und -aufenthalte in China, Singapur, Japan und Zentralasien
    • Seit 1983 (Mit-)Organisation von rund 30 regionalen, nationalen und internationalen Tagungen zur chinesischen Sprache und Kultur
    • 199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 2003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犹太 Youtai - Presence and Perception of Jews and Judaism in China:   Bericht   Short description   Short report
    • 2012 Verleihung des Friedhelm-Denninghaus-Preises des Fachverbandes Chinesisch für besondere Leistungen und  Verdienste in der Förderung des Chinesischunterrichts im deutschsprachigen Raum
    • 2012 China-/Seidenstraßen-Expedition 丝绸之路考察项目:   Kurzbericht
    • Mehrere Gast- und Honorarprofessuren sowie Beraterfunktionen an Universitäten der VR China und Hongkongs
    • Zahlreiche internationale Aktivitäten in den Bereichen Chinesisch als Fremdsprache sowie Gesellschaft und Kultur Chinas. Für eine erste Übersicht siehe etwa das chinesische Internet über die Suchmaschine Baidu und "柯彼德"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5楼#
    发布于:2016-05-06 04:54
    Prof. Dr. Peter Kupfer
    Prof. Dr. Peter Kupfer
    [img]http://www.fb06.uni-mainz.de/chinesisch/Bilder_allgemein/Foto(1).jpg[/img]

    柯彼德 kupferp@uni-mainz.de

    简历
    Curriculum Vitae
    Schriftenverzeichnis / Publications

    Wissenschaftlicher Werdegang

    Studium der Sinologie, Malaiologie, Japanologie und Allgemeinen Sprachwissenschaft an der Universität Bonn. Diplome für Indonesisch (1972) und modernes Chinesisch (1974). 1979 Promotion und 1990 Habilitation in Sinologie. 1980-2012  Lehrtätigkeit am Arbeitsbereich Chinesische Sprache und Kultur des Fachbereiches Translations-,  Sprach- und Kulturwissenschaft (ehemals FAS/FASK) der Universität Mainz in Germersheim, ab 1998 Professor und bis 2012 Leiter des Arbeitsbereich Chinesisch. 2001-2003 Dekan des FASK.

    Lehr- und Forschungsschwerpunkte

    • Linguistik und Didaktik des Chinesischen
    • Kultur und Gesellschaft des modernen China
    • Judentum in China
    • Weinkultur Chinas
    • Kultur der Seidenstraße

    Veröffentlichungen (Auswahl)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