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 - 沈阳 - 爱扫码·i3m.cn:3hhh.cn/135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35 搜一搜.cn/135


tea
tea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阅读:1342回复:3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35
·搜一搜.cn/“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17 22:59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份长达6.6万字、共分为20篇的《纲要》将如何描绘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又将从哪些方面改变中国?

五大理念引领方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创新一词在《纲要》中出现200多次,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词也均达到数十次。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文,诠释了未来5年中国该按照什么思路干、如何干。

比如“创新”,《纲要》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比如“开放”,“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同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都是《纲要》里的重要内容。

----------------------------------------------------------------------

辽宁沈阳借势“互联网+” 打造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在教育云服务、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支撑下,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时间表已经越来越近——未来,类似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正在探索的“智慧教育”中的特写画面,极有可能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学生王小明的一天是从一条来自学校的温馨提示开始的——悦耳的APP铃声将王小明唤起,他凭借电子学生证进入校园,走进教室,他坐在数字触摸书桌前,点击浏览新闻,准备第一节课的分组讨论素材;教师上场后,在数字黑板上给出当天的学习主题,王小明和同学利用数字触摸书桌下载相关资料后开始讨论;阅读时间,他可以利用图书馆借阅系统,查看借阅历史,并得到系统为他定制的书目;下午,在学校的“创客空间”,王小明可以尽情探索无人机与3D打印的奥秘;放学后,他当天在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将集中到电子学生证,相关系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个性化预习和复习方案推送给他和父母……

在未来的沈河区,如此“先进”的学校可不只有文艺路第二小学一所,依托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教育”系统,沈河区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生活服务,打破传统教室的边界,建立一个立体化学习型网络,让学习变得有趣、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变得智慧,这就是沈河区正在探索的“智慧教育”之路。在沈河区教育局局长侯德安看来,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慧教育”系统,他所倡导的“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地。

步入教育“大数据时代”为什么是沈河区?

自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智慧城区试点区以来,沈河区委、区政府以践行“幸福沈河,智慧沈河”为宗旨,推出了“高标准建设数字校园,构建数字化应用体系,创新信息化服务机制,启动创客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数字校园提升工程”五大举措,确保到2017年,沈河教育“不仅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且达到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助推智慧沈河的创建”。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是2020年。沈河区的“自信”从何而来?来自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

早在2000年,该区就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据沈河区电化教育馆馆长崔国胜介绍,“在别人尚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时”,沈河区就已经开通沈河教育网,建成辽宁省第一个县域独立教育网站。在此基础上,沈河区搭建了网上办公平台,并依托网站建设了网络科研和培训系统。同时,该区还开通沈河教育数字电视台,推出“E讲堂”、“名师课堂”等节目。2014年,沈河区全面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到今年年底,区内所有学校将建成沈阳市二星级标准数字校园,义务教育阶段的8所集团校、7所高中及部分“智慧教育”试点校,将建成三星级标准数字校园。

“沈河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仅在沈阳市首屈一指,在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都是一流的。沈河区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理应成为沈阳教育的领军和示范。”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艳到沈河区调研后评价道。

两年前,沈河区获批国家智慧城区试点,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投入1个多亿,开始了更为系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区域教育“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与监控中心”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这个被称为“两中心一平台”的系统工程正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位于沈河电教馆的云数据中心集纳了区域内所有学校的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全部由馆内工作人员统一维护,学校不必再单独购买服务器与分派专人管理,只需登录分配的账号便可共享优质资源,并在数字平台上进行互动。

“学校人手紧张,而信息技术又较专业,以前遇到问题只能找物理教师解决,统一管理后,减少了许多麻烦。”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葛海丰说。

云数据中心将市区校网络连接在一起,公共服务云平台则为各类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接口、统一数据,智慧校园的管理、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的评估及智慧家长的参与,全部基于云数据中心与云平台的大数据支撑。

“集群式建设、管理和全面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办公系统和家校互联平台,将为教育科学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提供支持。未来,我们将逐步实现区域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全过程的智慧化。”沈河区教育局局长侯德安说。

  • 喜欢0 评分0
    D查·D茶: DCha.cn
    
    tea
    tea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沙发#
    发布于:2015-09-17 22:59
    信息化拓宽了学习的时空
    信息化拓宽了学习的时空
    教师重复与低效劳动带来严重的职业倦怠、校际之间交流不通畅、教研培训难以满足大多数教师需求、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广泛传播、校园网络管理安全性差、信息“僵尸”和“孤岛”大量存在……对于许多区域而言,这些问题依旧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但在如今的沈河区,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升级,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是一所拥有5个校区的集团学校,部分校区相距较远。因为交通成本、时间成本过大,开会、教研和述职曾经是让校长田冬十分头疼的问题。但自从学校自建局域网、打造视频录播教室等一系列信息化举措推出后,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学校自建的“迷你云”里储存了大量资料,其中以学科与年级分类的教学资料最丰富。例如,国内名师名家授课资料精选、教研最新成果、学科骨干名案、校园文化艺术示范素材等,任一校区的教师都可以直接点击访问,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资源库。“云”的高频使用,使优质资源在校内不再成为稀缺品。
    “不用担心忘记带U盘,也不怕电脑中毒,更无须半夜到处上网找名师讲座视频和课件。”一位教师高兴地说。
    为加强各校区之间的联系,通过视频设备,各校区的述职、会议可以直接在远程会议室进行;为了提升薄弱校区的师资力量,每个校区的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录播教室观看总校区名师授课,并同时向名师提问。
    目前,沈河区所有集团校都配备了这套系统,涉及几十个校区。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集团化办学‘合得稳’‘走得快’,很大程度上破解了传统的封闭、单一的管理难题;拓宽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校的教书育人质量。”田冬说。
    沈河区学校享受到的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还不止这些。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通过“云存储”和“云计算”,构建了以“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智慧家校”为子页的“智慧校园”系统。该校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平板电脑与电子柜,平板电脑既能统一发布信息,又能供学生自行上传展示班级的班训、班歌、班规等信息。同时,电子柜作为智能化学习用品的储存设备,为该校探索“走班制”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沈阳市第七中学是辽宁省老牌名校,该校借助云平台开发了一套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生历次模拟考试成绩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比较,一目了然。
    “成绩管理系统不是对学生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判断对某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学校副校长王浩介绍,这套系统已经被电教馆应用于全区学校考试成绩的管理。
    “在未来,这套系统甚至能将每个学生经常犯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在‘智慧教育’APP中对家长进行个性化推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副校长曾柯补充道。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和教研员。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翠珍坦言,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和教研员都能凭借学业分析大数据系统,对区内任何学生和任何一课的教学进行精确的分析。通过各校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包和课堂实录,教研员就能了解每位教师的预习准备、教学手段、资源运用及课后辅导工作,并在网络平台上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诊断学科“盲点”,清理教学“死角”。
    不过在未来,更为普遍的应用或许是每所学校正在建设的“未来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因为“智慧校园”系统的支撑,学生人手一台IPad,自主完成总结知识点和梳理考点的工作;教师通过终端接收相关数据,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智慧教育’系统将推动课堂教学更高效,也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沈河区电教馆学科整合教研室主任韩畅说。
    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沈河教育人正在打造一张立体式教育信息网络。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与实用性,也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宜早不宜迟”,落后就有可能被淘汰。

    “智慧教育”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

    “智慧教育”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但又不仅仅是金钱能解决的,还需要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主政者与教师助推。
    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为了迎检,“一切只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育人水平”。侯德安与沈河区教育人深信,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技术进步会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具备“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等互联网精神的人才是核心。
    为了培养具有信息化能力与思维的教师,沈河区多年来依托电化教育馆与教师进修学校,对区域内的教师进行旨在提高专业化水平,适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的全员性、持续性培训。
    “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多年来,沈河区电教馆一门心思都用在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上。”崔国胜说,“区域内所有学校的网络整合、‘两中心一平台’建设,都是结合区情、校情、师情及学情有的放矢去落实。”
    正是有了电教馆与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沈河区提出在2017年前培养1000名研究型教师,例如,开展千名“教育博客”行动;在沈河教育网开放Blog空间,将教师培训方式由传统精细化“群体培养”转变为现代数字化“智慧培养”,把所有省特级、市名师、市学科骨干教师精雕细琢的优质视频资源聚焦于网上,为市区校提供一个集虚拟教研、网络集备、互动研讨、课题实验、监测评价等加速教师由研究型和创新型转轨集大成的“互联网+”智慧平台与翻转空间。
    “到达教育的彼岸,固然有许多路可走,当走路、乘车、坐飞机都能达到,你会如何选择?”沈河区教育局副局长金书革认为,信息化为教育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将重塑一个开放的、创新的、智慧的新教育生态。信息化已不单纯是技术和手段,更是新思维和大智慧。呼吁‘互联网+’,让教育发散‘智慧之光’,将促进沈河教育又好又快地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侯德安的承诺掷地有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时间:2015-09-15 15:51:59 辽宁沈阳借势“互联网+” 打造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http://news.eduyun.cn/ns/njyxxhzixundongtai/20150915/24636.html
  • D查·D茶: DCha.cn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tea
    tea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15-09-17 23:13
    辽宁沈阳统筹规划 实现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统筹规划 开拓创新
    实现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沈阳是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825万,现有中小学642所,基本实现一乡一校。近年来,沈阳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统筹规划,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 超前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奠定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基础。

    2005年,沈阳在全国较早建成了自有产权的教育城域网,自有光纤2000余公里,出口带宽4G,覆盖全市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区域,接入学校和教育单位709个,基本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现在,沈阳任何一间教室,都能享有市级提供的万 G资源,对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沈阳教育城域网接入CNGI,2009年,实现IPv6全网覆盖。2012年建成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被市科技局列为科普基地并于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体验中心的建设填补了下一代互联网科普基地空白,使沈阳成为国内首家对青少年提供下一代互联网体验服务的城市。体验中心的建设旨在推广下一代互联网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走出课本,去感知,去体验。感知下一代互联网络可实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变更和学习评价的多样性,体验在下一代互联网络环境中学习活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的设立是为了让所有教育参与者,以全新的角度,感知未来数字化校园应用,同时为中小学生提供未来技术的实践科普场所,将对全市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对于沈阳市数字校园应用起到了实验平台的作用。
    未来沈阳市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研究如何将科技融于教育教学中去,研究在科技引领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下,怎样利用科技手段及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做好支撑,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教学及学习方式的新模式。

       二、 整体提升,建设数字校园,全面优化信息化环境

    2014年沈阳市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并纳入市政府办实事项目,制定三个星级的数字校园标准。建设工作思路是:以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数字化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统筹规划,形成与全市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较高水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主要进行6方面建设。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设施配置水平。在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基础上,建立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推进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等专业教室的升级改造, 对校园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
       2. 加强应用服务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市里建设上连国家、省,下通区县、校的资源服务平台,区域统筹建设完善各类管理应用系统,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3. 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速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市里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业务机构的网络空间,提供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学校要利用空间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规模化。
       4. 强化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科研能力等,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5. 开展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建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6. 开展学校信息化发展力建设,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鼓励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特色,积极开展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学校组织变革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

       三、 统筹规划区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市教育局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以应用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共建、分步推进为原则,通过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狠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沈阳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沈阳市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区域建设工作,将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作为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置条件,计划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依靠信息化手段,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2015年,依托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沈阳市教育评价工作静悄悄地发生着一场变革。
    该项工作以“大数据•微诊断•深服务”为主要特征,评价内容包括语文、数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四个方面,评价对象涉及全市13个县区、383所学校、1474个班级、60025名学生以及部分四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
    统计显示,超过24万张答题卡通过系统扫描,自动录入学生相关数据;700名教师通过网上阅卷系统,使用独立账号非集中阅卷,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24万张答题卡的双评,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节省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网络答题系统及微信公众平台,3812名四年级教师及35776名学生家长利用移动终端或电脑网上答题,为全方位、立体化诊断教育质量采集了丰富数据。

       四、 加强资源服务,努力实现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多年来,沈阳市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点都是城域网内学校和教师,忽略了广大互联网人群的需求。2010年沈阳市实现运行共享、共建、共用的资源超市,向互联网内的教师用户开放使用。实现以网络为基础,随时随地获得教育资源服务。2012年,随着“规行减负”的提出,教育资源服务的方向开始向学生和公众扩大。市教育研究院开通了沈阳网络教育电视台,创办了“公益学堂”栏目,每周发布同步辅导课程,旨在打造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服务平台,着重体现免费、开放、共享。
    2014年市政府将“2014年沈阳市千节微课项目”列为2014年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工作内容。该项目开发制作1000节义务教育阶段微课程,其中小学阶段微课程200节,初中阶段微课程810节。涵盖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地理、初中思想品德和初中历史等学科。
    2015年市政府再次将“网络公益学堂”项目纳入市政府办实事项目,还将继续整理开发网络公益辅导2000节,主要分为教学辅导、素质拓展、教改引领三大类,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学科和学段。

       五、 创设环境,助力学校信息化能力创新与提升。

    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在信息技术课上实践数学学科算法练习、在学校运动会上实现电子计分、生本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相互促进、建立班级博客群进行学业研讨和交流展示、为学生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袋记录成长过程、开设机器人与动漫校本课程、组织学生PPT作品大赛和微电影创作等等,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创新应用,改变着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打开了兴趣和智慧的大门,为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六、 倡导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市形成了由学科教研员、信息技术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科研体系,利用网络平台,打造特色教研模式。举办由学科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研员共同参与评审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和教学案例,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近两年,我市共有700余名教师获得省和国家级奖励。2012年,启动了沈阳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服务年,制订了四个系列行动,以加大应用推进的速度和深度,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七、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关注学生成长。

    以学生网上活动为主题的小太阳网伴随着孩子们走过了12个年头。在12年积极建设和不断创新中,一直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建设目标,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让教育走向社会、走近家庭,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已发布学生作品27万余件,18万余名学生参加全国电脑制作活动和计算机表演赛,5000余人获省和国家级奖励。2011年小太阳网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评选活动一等奖。
       未来,沈阳市将充分利用下一代互联网优势,建设智慧校园,创新云应用服务体系,让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辽宁省教育厅时间:2015-08-03 17:13:40 辽宁沈阳统筹规划 实现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http://www.lnen.cn/jyzx/sxdt/282355.shtml
  • D查·D茶: DCha.cn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tea
    tea
    光明使者
    光明使者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地板#
    发布于:2016-03-18 11:40
    “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
    “十三五”将这样改变中国

    多领域开展大项目
    理念指明发展的方向,领域体现落实的层面。根据《纲要》,“十三五”时期中国计划实施上百个重大工程及项目,涉及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在科技领域,“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等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在工业制造领域,“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在生态环境领域,“推进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长江干流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平”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民生领域,“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体现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需要。

    措施更体现获得感
    获得感,强调的是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的真实感受。《纲要》里的许多举措突出了获得感的实现。
    例如:“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让民众能拥有更好的工作,而且让劳动者权益更有保障;“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不仅让民众看得了病,更看得起病;“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的举措,将满足民众对出行越来越便捷的期待。
    “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大中城市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这些措施都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家为之点赞。(记者 柴逸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发展理念
    第五章 发展主线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六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八章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第十章 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二章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四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十二章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二十三章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二十五章 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第二十六章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第二十七章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二十八章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十九章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十章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十一章 强化水安全保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三章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三十四章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第三十五章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第三十六章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七章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三十八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十九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四十一章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十二章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第四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十四章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第四十五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第四十六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十七章 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第四十八章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四十九章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第五十章 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五十一章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五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五十三章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五十四章 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第五十五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五十六章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五十七章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五十八章 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六十章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六十一章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第六十二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六十三章 缩小收入差距
    第六十四章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十五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六十六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十七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第六十八章 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六十九章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七十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第七十一章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七十二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七十三章 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七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七十六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七十七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七十八章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七十九章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八十章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2016-03-17 20:13 来源: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 D查·D茶: DCha.cn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