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 发明电动机: i3h.cn/1870
二维码2016-07-13 11:39
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同治九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天津教案、普法战争,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等大事件。
1870年 - 大事记
英国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2月3日——美国宪法第15修正案通过,给予黑人投票权。
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船沉没。
5月25日——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
6月21日——天津教案发生。
1870年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教案图册
1 870年4、5月间,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的事件。6月初,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育婴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儿患病而死。于是民间开始传言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兰珍口供中又牵连到教民王三及教堂。于是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望海楼天主堂对质,发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谢福音神父也已经与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但当时已经有数千群众包围了教堂,教堂人员与围观的人群口角起来,引起抛砖互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Henry Fontanier,1830-1870)要求总督崇厚派兵镇压,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开枪,不幸打死了知县的仆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持续了3小时。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以法国为首。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 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赏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于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而法国因随后发生了普法战争,无力注意东方事务,因此接受了这个条件。
7月13日至19日——1870年特大洪水: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
普法战争
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
9月1日——普法战争:色当决战。
9月2日——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三个共和国。
9月19日——普法战争:普军包围巴黎。
9月20日——意大利攻占罗马,完成统一。
10月27日——普法战争: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1870年 - 出生
4月22日——列宁,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1924年逝世)
April 22 – Vladimir Lenin, Russian revolutionary and first Premier of the Soviet Union (d. 1924)
5月25日 ——荷兰物理学家塞曼诞生。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1865年5月25日-1943年10月9日),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洛仑兹和昂尼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学,并当过洛仑兹的助教。受洛仑兹的影响,塞曼对他的电磁理论十分熟悉,并且实验技术精湛。1892年塞曼因为仔细测量了克尔效应而获金质奖章。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仑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8月31日——蒙特梭利,意大利教育家(1952年逝世)
1870年 - 逝世
1月21日——赫尔岑。俄国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享年58岁。(1812年4月6日出生)。
6月9日——狄更斯,英国作家(1812年出生)
June 9 – Charles Dickens, British novelist (b. 1812)
6月21日——丰大业,法国驻天津领事,在天津教案中被打死。(1830年出生)
7月26日——马新贻,清朝两江总督。(1821年出生)
9月23日——梅里美,,法国戏剧家、短篇小说大师逝世,享年67岁。其代表作有《高龙巴》《血仇》《卡门》等。
12月5日——大仲马,法国作家(1802年出生)
1870年 - 历史记载
天津教案发生
咸丰十年(1860)《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搜罗爪牙,拐骗人口,强占民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五月,教堂附设的育婴堂死去婴孩三、四十人,同时,拐骗幼童的事情不断发生。五月二十三日,数千民众激于义愤,前往教堂抗议,要求惩办凶手。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VictorFontanierHenri)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因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弁,丰大业感到不满,于是又闯入崇厚衙门开枪恫吓,并捣毁衙门器物。归途中遇上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打死刘杰的随从高升。丰大业的秘书西蒙(Simon)也鸣枪威胁。民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丰大业及西蒙打死,接着鸣锣聚众,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国教士、商人二十人。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到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判处民众二十人死刑,缓刑四人,二十五人充军,天津知府、知县也被革职遣戍,向外国赔款四十九万两,并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赔礼道歉。
清廷改设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咸丰十年底(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随着通商事务的不断扩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决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办理其它“洋务”。每年海口解冻,移驻天津,冬令封海,再回保定。
2个回复, 0个喜欢
- 评论1 来自于:二维码
- 2016-07-13 11:49 0人喜欢
- Alexandre Dumas
亚历山大·仲马
(法语:Alexandre Dumas发音:[a.lɛk.sɑ̃dʁ dy.ma], 原名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 [dy.ma da.vi‿d.la pa.jə.tʁi] ,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名著《基度山恩仇记》的作者。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基督山伯爵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Le Comte de Monte-Cristo、三剑客The Three Musketeers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1844)
、二十年后Twenty Years After (Vingt ans après, 1845)
和布拉热洛纳子爵,后三部通称为达尔达尼央浪漫三部曲 (D'Artagnan Romances) 。
(his son, see Alexandre Dumas, fils.)
大仲马的同名儿子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的作者。
为区分,遂称呼为大仲马(法语的Dumas, père)。
仲马的译名,是清末翻译家林纾依福州音所译。
- 评论2 来自于:二维码
- 2016-07-13 12:06 0人喜欢
- 电动机
1740年,第一个电动马达是由苏格兰僧侣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创建的简单的静电设备。
1827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安幼思·杰德利克(ÁnyosJedlik)开始尝试用电磁线圈进行实验。杰德利克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后,称他的设备为“电磁自转机”。虽然只用于教学目的,但第一款杰德利克的设备已包含今日直流电动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定子,转子和换向器。
1835年,美国一位铁匠汤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能驱动小电车的应用电动机,并在1837年申请了专利。由于主要动力电池成本极高,在商业上不成功,达文波特破产。一些发明家继续发展应用电动机,但都遇到了同样电池发电成本的问题。
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顿(Wheatstone)申请线性电动机的专利,但原理于1960年代才被重视,而设计了实用性的线性电动机,目前已被广泛在工业上应用。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电动机由比利时电机工程师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发明。
1888年,美国著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应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交流电动机,即为感应电动机。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利用特斯拉感应电动机的旋转磁场观念,发明了同步电动机。
1923年,苏格兰人James Weir French发明三相可变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步进电动机。
1962年,藉霍尔元件之助,实用之DC无刷电动机终于问世。
1980年代,实用之超声波电动机开始问世。
Early motors
Faraday's electromagnetic experiment, 1821[1]
Perhaps the first electric motors were simple electrostatic devices created by the Scottish monk Andrew Gordon in the 1740s.[2]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behind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force by the interactions of an electric current and a magnetic field, Ampère's force law, was discovered later by André-Marie Ampère in 1820. The conver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British scientist Michael Faraday in 1821. A free-hanging wire was dipped into a pool of mercury, on which a permanent magnet (PM) was placed. When a current was passed through the wire, the wire rotated around the magnet, showing that the current gave rise to a close circular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wire.[3] This motor is often demonstrated in physics experiments, brine substituting for toxic mercury. Though Barlow's wheel was an early refinement to this Faraday demonstration, these and similar homopolar motors were to remain unsuited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until late in the century.
Jedlik's "electromagnetic self-rotor", 1827 (Museum of Applied Arts, Budapest). The historic motor still works perfectly today.[4]
In 1827, Hungarian physicist Ányos Jedlik started experimen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coils. After Jedlik solve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continuous rotation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mutator, he called his early devices "electromagnetic self-rotors". Although they were used only for instructional purposes, in 1828 Jedlik demonstrated the first device to contain the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practical DC motors: the stator, rotor and commutator. The device employed no permanent magnets, as the magnetic fields of both the stationary and revolving components were produced solely by the currents flowing through their windings.
電動機(でんどうき、Electric mo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