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康复记丨与病毒较量 经历生死考验:“大白”回来了!
在此次疫情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陆俊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冲在疫情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在与病毒较量的过程中,陆俊医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同仍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的医护人员一起,找到了比药物还要重要的东西。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陆俊,刚战胜了自己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经两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他,因为肺部损伤尚未完全恢复,这两天刚从武汉金银潭医院转回同济医院,仍需要吸氧机来辅助呼吸。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轻松了,现在没有发热,也没有肌肉酸痛,呼吸也是在慢慢变好。乐观一点说,氧气设备如果能拿掉,我就能回家了。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31岁的陆俊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1月2日,同济医院急诊科的患者越来越多,身为党员的陆俊主动请缨到急诊值班。面对不断前来的不明肺炎发热患者,为了搞清病因,他曾一天工作18个小时,连续为十多个病人提取咽拭子进行化验,自身也不幸感染。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当时第一次就知道有危险,自己也是这个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党员,冲在第一线就是应当的,这是一个职责所在。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罗金龙:一个战友倒下去,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感染,但是病人来了我们肯定还是要以病人为主,其次才会考虑到我们自己。
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陆俊的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确诊后被送到武汉金银潭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树生:在武汉早期染病的医护人员里面,他是最重的一个。我作为一个科主任来讲,有个大夫这个样子,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金银潭医院是收治危重患者最多的一家定点医院,在这里参与治疗的有来自各方的一线专家,陆俊的同事房明浩主任也是其中一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他自己心理上也觉得压力很大。那个时候我跟他说,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们两个共同面对这个事情。
面对凶险的病毒,医护人员们在重症监护室里,全力以赴对症施策,挽救一个个濒于死亡边缘的生命,此时的陆俊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医生变成病人,他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新的战场,展开与死神的较量。一周后,他的各项指标开始出现好转。但网上却传着他已去世的谣言,此时刚刚能下病床的陆俊把自己坚持体能恢复训练的视频发到网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我从最严重的呼吸衰竭中慢慢康复过来,希望同行看到我就像看到希望一样。大家不要有后顾之忧,疾病并不可怕。
面对疫情,信心比药物还重要。陆俊正在康复的消息,在同济医院近400人的急诊医护群里引起广泛关注,大家都感到很振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张雷:陆俊医生工作认真负责,个性又比较好,是一个暖男,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白”。写的就是“大白加油、大白早日康复、大白早日回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战斗”。在这样的紧急事件里面你当然会恐惧,但是恐惧完了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首先应该树立一个信心,这个可以说是战胜所有一切的一个良药。
1月29日,陆俊从武汉金银滩医院转回同济医院的内科病房,继续肺部功能的恢复治疗。他的妻子每次送饭时都不忘透过玻璃窗看一看门那头的爱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经过这一次以后,我更加自信了,更无畏了。如果有机会,当然还是会像同事一样穿上这个防护服,投入到一线的这个救治当中。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 郑佳:他能够尽快地恢复,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就像我们医院一样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战胜这个病毒。
环球网 发布时间:02-0209:47环球网官方帐号
原标题: 医生康复记丨与病毒较量 经历生死考验:“大白”回来了!
医生康复记丨与病毒较量 经历生死考验:“大白”回来了!